高等教育,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格局,正在经历一个充满活力的变革时期。全球各地的大学都在积极寻找能够应对复杂挑战和促进创新的领导者。这种追求在众多机构的近期任命和发展中显而易见,这反映出加强这些关键学科的承诺。从美国到中国,甚至具有历史传承的新加坡,对STEM领导力的重视都显而易见。

一个显著的趋势是关注在学术研究和行政管理方面都拥有良好记录的经验丰富的人士。贾旭东博士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趋势,他被任命为康涅狄格州立中央大学(CCSU)工程、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新任院长。他30年的教师学者和研究人员经验,加上此前在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和加州州立大学北岭分校的任职经历,使他能够很好地领导CCSU的STEM项目。这项任命并非孤立事件;在康涅狄格大学(UConn)等机构也发生了类似的招聘和选拔,其中赵际成(JC Zhao)被任命为工程学院的新任院长,阿尔弗雷德州立学院则任命李平江博士为建筑、管理和工程技术学院院长。德克萨斯南方大学最近也任命马克·韦瑟斯蓬博士为科学、工程和技术学院院长,这突显了对经验丰富领导力的需求。这些任命突显了一种全国性的模式,即各大学优先考虑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来指导其STEM项目。

这些领导角色的范围超出了国内机构。科学和技术的全球互联互通体现在日益增多的国际合作以及对世界各地专家的认可。例如,亚洲开发银行(AMRO)研究总裁康佳博士参与关于新的全球经济架构的讨论,表明将科学和技术进步融入更广泛的经济战略的重要性。同样,致力于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孔子学院的存在,例如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的孔子学院,也表明了国际伙伴关系在促进STEM发展中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即使是像W.J.M.兰金这样的历史人物,他在格拉斯哥的工程科学研究也于1992年被纳入博士论文研究中,这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该领域的长期贡献。中国对电力部门改革的看法,正如研讨会摘要所强调的那样,进一步说明了这些讨论的全球性。中国机构内部的领导人任命,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据科学学院院长和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院长张毅教授,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推进这些领域的承诺。

此外,技术本身的不断发展也需要适应性强的领导力。贾旭东博士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方面的专业知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需求。了解并利用5G等新兴技术的能力,对于希望为学生做好未来工作准备的大学至关重要。这延伸到网络安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正如亨利·科利尔博士被任命为托马斯·爱迪生州立大学科学与技术学院新任院长所证明的那样。对创新的重视也体现在新设施的建设上,例如CCSU的新工程大楼,旨在促进跨学科合作,并展示该大学对技术的承诺。新项目的设立,如康涅狄格州立中央大学的护理教育课程,以及工程、科学与技术学院内的学徒计划,进一步表明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来满足STEM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即使是看似不相关的领域,例如文化遗产和旅游研究,也通过康涅狄格州立中央大学的“生命学者”计划等举措,与STEM相结合,展示了对教育和研究的整体方法。

近年来,在各个大学(包括国内和国际)任命STEM领域领导者的行为,揭示了加强这些关键学科的协同努力。对经验、研究专业知识和适应性的强调,突显了21世纪高等教育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机遇。从李光耀等历史人物的遗产到贾旭东博士等当代领导人的领导力,培养创新和为学生做好未来准备的承诺仍然至关重要。这些发展的全球性,以及跨越大陆和学科的合作,突出了科学、技术和教育在塑造世界方面的相互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