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对于美国科学界而言,是一个充满警示的年份。近两千名科学家、工程师,乃至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的杰出成员,联合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以罕见的紧急程度向政府发出呼吁,警告他们正在经历一场对科学的系统性“攻击”。这不仅仅是一场针对削减科研经费的抗议,更是一场对美国科学未来完整性和独立性的深刻担忧。公开信中,用“SOS”信号表明事态的严重性,其中“我们看到了眼前的真正危险”这句话,清晰地传达了科研前线人员的焦虑和对未来的担忧。

科学的根基正在受到侵蚀。这场“攻击”并非源于单一的政策分歧,而是对美国科学的全面性打击。这包括对科研机构的潜在威胁,以及营造一种压抑公开科学讨论的氛围。这种压抑感使得研究人员担心,公开反对政府政策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被针对的目标,从而阻碍他们进行公正的研究并自由地分享他们的发现。这种寒蝉效应,已经开始扼杀创新,侵蚀公众对科学机构的信任。

其中一个关键的担忧,是政府对联邦科研经费的支持的减少。尽管具体的削减规模不尽相同,但整体趋势是,关键研究项目和机构的资金正在缩减。这不仅会影响正在进行的项目,还会危及未来科学家的培养,可能导致长期的人才短缺。这种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界,波及到如脑损伤研究等领域,这些领域依赖联邦资金来改善受影响者的生活。政府官员,如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克拉齐奥斯,解释这些行为时,往往会强调对研究完整性的担忧,以及“重复性危机”,即某些科学领域的研究结果难以重复的问题。但批评者认为,这些担忧被用作借口,以证明对整个科学基础设施的更大规模的破坏,以及对科学探究价值的漠视。认为个别领域存在的问题需要系统性地攻击整个科学事业的说法,受到了广泛的质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是政治议程与科学共识之间的冲突。政府似乎常常将政治议程置于科学共识之上,尤其是在气候变化和公共卫生等领域。这种对既定科学原则的漠视,加剧了科学界的危机感。科学界担忧,政府可能会选择性地采纳支持其政治目标的科学证据,而忽略或压制与政治目标相悖的发现。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科学的客观性,也损害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最终影响了决策的有效性。

这封公开信的呼吁,不仅仅针对政府,也呼吁公众参与,共同抵制对科学的“攻击”。科学家们认识到,科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资金和制度支持,还需要社会对基于证据的推理和独立探究的价值的广泛认可。一个健康的科学生态系统,对于应对国家和世界面临的关键挑战至关重要,从气候变化和疾病爆发到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近两千名科学家的集体声音,有力地提醒我们,保护科学的完整性,确保科学成为知情决策的基石的重要性。这场危机,凸显了政治议程和知识追求之间的根本性冲突,这场冲突持续影响着科学的格局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科学的发展,依赖于自由、开放和理性的环境。而这种环境,正在受到威胁。面对这种威胁,科学界需要发出更强烈的声音,争取公众的支持,维护科学的尊严,为人类的未来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