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的科技图景正在被一场史无前例的AI竞赛所塑造,而这场竞赛的核心参与者正是美国和中国。两国之间的技术竞争不仅仅是地缘政治的博弈,更深刻地影响着全球科技发展的方向和格局。这场竞争的本质在于争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这不仅关乎经济实力,也关系到国家安全以及在全球的影响力。

美国长期以来在人工智能领域占据着领先地位,凭借其强大的科研实力、领先的芯片技术和丰富的创新生态系统,构筑了坚实的优势。然而,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追赶,这得益于巨额的资金投入、庞大的人才储备以及战略性的发展规划。中国致力于在AI领域实现突破,这包括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以及应用落地。这种快速发展引发了全球对科技未来的关注,特别是两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博弈将如何影响世界。

技术竞争的硝烟已经弥漫到全球南方。美国和中国都在积极争夺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和合作机会。

一方面,美国正试图通过限制中国获得先进技术来延缓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这主要体现在对半导体和AI芯片的出口管制和投资限制上。通过实施这些措施,美国希望减缓中国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维持其技术优势。例如,美国出台的行政命令限制了对中国芯片和人工智能行业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这标志着限制资本和技术流动的更广泛战略。但这种策略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甚至适得其反。例如,限制措施可能会促使美国的盟友寻求替代方案,转向其他国家获取先进硬件,包括中国。微软的布拉德·史密斯也表达了类似的担忧,他认为这些限制最终可能损害美国在全球人工智能竞赛中的地位。尽管美国持续努力,但对华为的限制并未阻止中国的人工智能雄心。预计华为在2025年将出货70万个Ascend AI处理器,这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寻求突破。此外,中国也采取反制措施,例如限制稀土出口,这为其在贸易谈判中赢得了筹码,并可能迫使美国做出让步。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探索替代战略,以应对美国的科技限制。这包括加强与全球南方的合作。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明确强调了中国在全球南方中的作用,并强调了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的必要性。这表明中国正在主动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自己定位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领先者。这种方法被视为对抗美国科技限制,并为其人工智能雄心建立更广泛的支持生态系统的方式。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展示一条独特的科技发展道路。DeepSeek的例子表明,人才和软件整合可以与规模和资金投入一样强大,甚至更强大。DeepSeek和阿里巴巴等中国公司开发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为美国的闭源系统提供了可行的替代方案,这可能会吸引全球的开发者和用户。此外,中国还实施了大规模的国内产业政策,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旨在缩小与美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竞争并非简单的零和博弈。中美两国近期签署的《布莱切利宣言》,重点关注管理人工智能的“灾难性”风险,这表明即使在激烈的竞争中,也有合作的可能。这项协议表明,双方都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治理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性。然而,大西洋理事会强调,美国与全球南方的合作必须超越交易性关系,优先建立能够促进创新和治理的持久伙伴关系,而不仅仅是将其视为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特别是东南亚国家,有望从美国和中国的进步中受益。专家建议,这些国家应该采取战略性的方式,从双方学习,而不是被迫做出选择。同时,美国也需要关注自身供应链的脆弱性,特别是在半导体和生物制药领域,中国可能会利用这些弱点。此外,中美关系中需要一种“保证螺旋”,重点是缓和紧张局势,降低军事冲突的风险。最终,人工智能的未来将受到这些竞争力量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而两国能否应对未来复杂的挑战和机遇,将决定人工智能发展最终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