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于现实本质的追问,贯穿了数千年。从古代哲学对于感官错觉本质的探究,到现代科学对量子力学的探索,寻找根本真理的旅程从未停止。如今,一个引人入胜且日益被广泛讨论的观点浮出水面:模拟假说。这个由埃隆·马斯克等人物推广,并在《黑客帝国》等科幻作品中有所探讨的命题,认为我们所感知到的现实实际上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模拟,可能是一个由高级文明创造的、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这个概念,虽然看似具有未来主义色彩,却在伊斯兰神学框架内找到了令人惊讶的共鸣,为审视关于创造、存在和神圣的长期信念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科技的指数级增长,是模拟假说的核心。随着科技的进步,创造与现实世界无法区分的模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现实。如果创造模拟现实的潜力能够实现哪怕一小部分,那么模拟宇宙的数量就将远远超过“基础现实”,这使得我们身处原始宇宙的可能性在统计学上变得微乎其微。甚至有观点认为,我们的存在只是运行在其他人硬件上的一个程序,这引发了对现实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如果一个足够先进的文明“可以”创造这样的模拟,那么它难道不会这样做吗?这种推理,加上我们宇宙中观察到的复杂性和看似微调的常数,使得我们的现实并非根本,而是被构建的可能性变得更具说服力。

值得注意的是,模拟假说并不一定与伊斯兰神学相悖;在许多方面,它可以融入现有的信仰体系。在伊斯兰教中,*dunya*(尘世生活)的概念通常被描述为一种短暂的、暂时的领域,是在后世获得最终现实之前的考验。如果生命是一场考验,一个短暂的世界,那么它的“现实”本质的重要性就低于创造它的目的。古兰经本身也强调了世俗快乐和财富的虚幻本质,敦促信徒专注于来世的永恒回报。此外,伊斯兰教中真主作为宇宙的终极创造者和维持者的概念,与模拟的“程序员”或架构师的概念相符。我们称之为真主或安拉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被理解为模拟的管理员。对真主迹象的思考,与寻找模拟中的“故障”或计算人工产物的做法相呼应。即使是奇迹和复活的概念,也可以被解释为模拟环境中的干预或修改,这与自然主义世界观相符,同时保持对神圣的信仰。

这种讨论延伸到了简单的兼容性之外。模拟假说也可以为长期存在的神学辩论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如果现实是一个模拟,那么问题将从“是否存在现实?”转变为“谁创造了模拟,它的目的是什么?” 这种重新框架并没有削弱对信仰的需求,而是将其引向模拟的终极来源。此外,在早期伊斯兰教育中对古兰经的记忆被强调,这可以被视为模拟环境中的一种“数据保存”,确保了神圣知识代代相传。我们意识可能是幻觉的想法,并没有否定灵魂的存在,而是表明我们对它的感知受到模拟约束的限制。最终,模拟假说,无论是否被证明,都是一个强大的精神真理隐喻,促使我们质疑我们存在的本质以及我们与神圣的关系。问题不在于我们是否“处在”模拟中,而在于这种可能性揭示了关于创造的本质以及超越我们感知的终极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