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的广袤土地上,农业不仅仅是生存的根基,更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命脉。然而,气候变化、病虫害侵袭以及市场波动等因素,正不断挑战着非洲农业的韧性。面对这些挑战,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为代表的国际科研机构,正与非洲各国政府、科研单位以及当地社区紧密合作,共同探索农业发展的未来之路。

非洲农业转型的多维探索

CIMMYT在非洲的努力,并非简单的技术引进,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多方位的农业转型探索。这种探索的核心在于提升农业的抗气候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并改善当地人民的营养状况。通过与戈隆戈萨修复项目(GRP)在莫桑比克等地的合作,以及在马拉维、赞比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和苏丹等国开展的落花生改良项目,CIMMYT正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非洲,助力当地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育种创新与品种改良

非洲农业面临的一大挑战是作物品种的单一性和脆弱性。为了应对这一挑战,CIMMYT与各国国家农业研究系统(NARES)紧密合作,通过“非洲加速品种改良和种子交付项目”(AVISA),加速落花生等重要农作物的品种改良进程。AVISA项目不仅关注品种的产量,更注重其抗病性、抗旱性以及营养价值。例如,在落花生改良方面,科研人员积极开发抗黄曲霉毒素的品种,以解决影响落花生价值链的关键问题。这种育种创新,旨在培育出更适应当地环境、更能满足农民需求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提升农业的生产力。

  • 科技赋能与农民技能提升

技术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驱动力。CIMMYT在非洲的实践中,十分注重科技的赋能作用。通过对1100户马拉维农户的调查,CIMMYT的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地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需求,为制定更有效的农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CIMMYT还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在马拉维、赞比亚、莫桑比克和津巴布韦等地,共进行了18次农民培训,涵盖了落花生的种植、管理和收获等各个环节。此外,一些项目还引入了落花生剥壳机械,以减轻女性的劳动负担,提高生产效率。数字技术的应用,如在坦桑尼亚探讨的改良种子采用和可持续性问题,也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 多方协同与价值链重塑

非洲农业的转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CIMMYT与政府部门、当地农民、发展组织以及私营企业等多方合作,构建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还能够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在落花生价值链方面,CIMMYT及其合作伙伴采取了多种措施,旨在解决高黄曲霉毒素污染、难以获得改良种子以及缺乏结构化市场等问题。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建立种子供应体系以及拓展市场渠道,CIMMYT正在帮助非洲农民提高落花生的附加值,增加收入。与孟山都等机构的合作,以及与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乌干达的研究项目和监管机构的合作,都为非洲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尽管CIMMYT在非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未来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要实现非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 强化科研与政策的联动。科学研究是农业发展的基石,而政策则是农业发展的保障。需要建立持久的科研人员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接口,确保科学不仅能够为决策提供信息,而且能够积极地影响决策。
  • 深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农业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应鼓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农民组织、私营企业以及国际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到农业发展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
  • 持续投入农业科研与创新。农业科研和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应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为非洲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研究设施,如在赞比亚建立的设施,可以推动农业创新。
  • 构建包容性的农业发展模式。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同时,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农业发展的成果能够惠及所有人民。应特别关注女性的权益,采取措施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提高她们的收入水平。同时也需要关注引入新技术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例如落花生剥壳机械可能加剧男性竞争的问题。

展望未来,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非洲农业一定能够克服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为非洲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CIMMYT及其合作伙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借鉴,也为非洲农业的未来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