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材制造(AM)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3D打印技术日益成熟,但长期以来,后处理环节一直是制约行业效率提升的瓶颈。传统后处理,包括支撑移除、清洁、表面处理等,依赖于手工操作,耗时费力,且质量难以保证。在这样的背景下,PostProcess Technologies应运而生,专注于自动化后处理解决方案,为增材制造行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PostProcess Technologies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独有的“全栈”式解决方案。这不仅仅是对单一后处理步骤的自动化,而是一个集软件、硬件和特制化学品于一体的完整系统。通过智能软件控制硬件,并结合专门配方的化学品,实现高效、精确的后处理流程。这种集成方法受到广泛的专利保护,并且数量在不断增长,充分展现了公司对持续创新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决心。

PostProcess Technologies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体现在其庞大的专利组合上。早在2020年,公司就已获得第40项专利,而到了2025年7月,这一数字更是突破了50项。这些专利覆盖了广泛的技术领域,包括用于PolyJet部件精加工的浸没式涡流空化(SVC)技术,以及用于支撑移除的体积速度分散(VVD)技术。这些技术创新解决了各种后处理难题,体现了公司在增材制造后处理领域的领先地位。PostProcess Technologies的法律总顾问Frank Kozak曾表示,获得第40项专利证明了公司对“不懈追求创新”的承诺。这一表述也准确地概括了公司不断前进的动力。

PostProcess Technologies的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自动化任务上,更在于其有效解决了制造商面临的各种后处理痛点。传统的后处理方法通常伴随着高昂的人工成本、与有害化学品相关的安全隐患以及不稳定的零件质量。通过自动化这些流程,PostProcess Technologies帮助制造商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并获得可重复的高质量结果。其客户群体的多样性也印证了其技术的适用性,在2024年5月,公司成功签约了其第500位客户Lucid Motors。截至2025年4月,PostProcess Technologies的系统装机量已超过800台,这不仅包括大型汽车制造商,还包括与领先的消费科技公司建立的重复业务,甚至有客户已经采购了其第20套PostProcess解决方案。该公司的解决方案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和消费品等众多行业,充分展示了其技术的通用性。他们以软件驱动的硬件和化学解决方案正在帮助制造商优化3D打印工作流程,并彻底改变他们的运营模式。

展望未来,PostProcess Technologies将继续专注于增长和盈利能力。首席执行官Jeff Mize制定了一项以推动营收增长、提高毛利率和控制运营支出为中心的战略,目标是在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该公司所取得的成功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增材制造生态系统内更广泛创新趋势的一部分。其他相关技术的进步,例如Fraunhofer India Newsletter中强调的用于缺陷检测的太赫兹成像系统,通过确保零件在整个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来补充PostProcess的解决方案。虽然表面上看似无关,但分布式能源资源和数据科学等领域的发展也表明,各行各业都在大力推动技术进步和优化。通过致力于全栈式、拥有专利的自动化后处理方法,PostProcess Technologies已牢固地占据了有利地位,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势头,并继续塑造增材制造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