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危机日益严峻,促使人们积极探索创新但往往未经证实的技术,以缓解其影响。其中,基于海洋的碳捕获技术最具雄心也最具争议,该领域吸引了大量投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其有效性和环境影响的关键问题。最近来自美联社和美国广播公司(ABC)新闻的报道聚焦于一家名为Gigablue的以色列初创公司,该公司成立三年,基于其在海底捕获二氧化碳的突破性技术,已售出20万个碳信用额度。这一被誉为里程碑的销售行为,在科学界和环保监督机构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Gigablue方法背后的核心概念,以及许多类似的项目,都依赖于海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汇这一既有作用。海洋已经吸收了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约30%和这些排放产生的过剩热量的90%。其理念是加强这一自然过程,本质上是对海洋进行工程改造,使其吸收更多的碳。Gigablue提出使用专门设计的颗粒释放到海洋中,以促进藻类生长,进而捕获二氧化碳。这些富含碳的藻类随后会下沉,理论上将二氧化碳封存在海底。位于新斯科舍省的Planetary Technologies等其他公司正在探索不同的方法,例如部署氧化镁来实现类似的结果。数十个企业和学术团体都在研究各种技术,包括沉降岩石、营养物质、作物废弃物和海藻,所有这些都旨在实现长期碳储存。其吸引力显而易见:海洋代表着一个巨大的、基本上未开发的碳去除潜力。
然而,急于利用这一潜力也充满了挑战。首要关注的问题围绕着这些技术在规模化应用中的未经证实性。虽然理论基础可能听起来不错,但证明其长期有效性并避免意外后果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外界科学家对Gigablue的说法表示怀疑,质疑实际捕获的碳量以及其封存的永久性。根本问题是,这些干预措施是否真正导致了净碳去除,或者它们是否只是转移了碳,而没有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持久减少。此外,引入外来颗粒或改变海洋化学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对海洋这个复杂而脆弱的生态系统进行实验,存在着固有的风险。人们担心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潜在的破坏,改变洋流,以及产生不可预见的生态后果。这场辩论突显了一种更广泛的紧张关系,即对气候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与谨慎行事的必要性,以确保干预措施不会加剧现有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保持对海洋生态系统复杂性和脆弱性的深刻认识,才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而长远。未来的海洋碳捕获技术,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科学论证和严格的环境评估之上,才能真正为地球的健康做出贡献。
Gigablue出售碳信用额度也引发了对自愿碳市场诚信的质疑。碳信用额度本质上是允许公司通过资助减少或去除大气中二氧化碳的项目来抵消其排放的许可证。然而,这些信用额度的价值取决于基础项目的可信度。如果碳去除的说法没有得到证实,这些信用额度基本上变得毫无价值,并且该系统有可能变成一种“漂绿”行为,允许公司在没有真正减少自身排放的情况下,表面上看起来对环境负责。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强调,对可扩展的脱碳技术日益增长的需求正在推动对这些领域的投资,但也造成了快速交付成果的压力,可能会损害科学的严谨性和环境保障。这种情况突显了碳信用市场中对健全的核查标准、独立的监督和透明的报告的需求,以确保问责制并防止误导性声明。海洋碳捕获的未来,以及更广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都取决于对创新和负责任地管理地球资源的承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加透明和规范的碳信用市场,确保每一笔投资都能够真正转化为实际的碳减排效果。同时,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碳捕获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汇,蕴藏着巨大的潜力。未来,我们将看到更多基于海洋的碳捕获技术涌现,这些技术将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相结合,实现更加精准和高效的碳减排。然而,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确保这些技术在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不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只有在科学的指导下,才能充分释放海洋的潜力,共同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