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能源行业正加速迈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在这一潮流中,中国石油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化工企业之一,紧抓时代机遇,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联合华为、中国移动、科大讯飞等业界巨头,中石油自主研发的昆仑大模型系列,已成为引领能源行业智能升级的技术旗舰。从最初的330亿参数模型,到目前达到3000亿参数规模的多模态深度融合平台,昆仑大模型奠定了行业领先的技术优势,并在勘探、炼化、安全管理和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实现了广泛应用。

昆仑大模型的快速发展,首先体现在规模与合规性的双重突破。2024年8月,昆仑大模型首次完成备案,标志该项目进入合规化、规范化建设阶段,成为中国能源化工行业首个通过备案的大模型。这不仅体现了中石油对安全和规范的高度重视,也为后续模型的迭代升级奠定了制度保障。随后,随着技术研发的不断推进,昆仑大模型先后发布了330亿、700亿参数版本,直至2025年5月份推出具备3000亿参数的旗舰模型。参数规模的飞跃带来了语言理解能力、视觉识别技术和多模态融合处理的全面提升,其中语言模型参数从700亿跃升至3000亿,视觉模型的规模则从3亿扩大到44亿,多模态模型参数跃至800亿,极大增强了模型在处理复杂能源数据中的综合能力和应用深度。

技术优势体现在多模态融合和专业知识的深度嵌入。昆仑大模型不仅能处理传统的文本信息,还融合视觉、时间序列等多模态数据,适应能源行业内波形、图像和地震数据等多维度信息的分析需求。例如,在勘探部门,利用全波形反演子模型极大优化了地震波数据的解读速度和精度,有效提升油气藏的勘探效率,降低风险和成本。炼化领域则引入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专业模型,提前预警设备潜在故障,优化生产计划,从而提升炼厂运行的安全性与经济效益。此外,中石油还致力于将昆仑大模型嵌入到油站管理、员工助手及设备维护系统中,实现智能体与员工的协同作业,推动运营管理智能化全面升级。

昆仑大模型的应用场景覆盖油气产业链多个关键环节,带来显著的行业价值。在勘探开发阶段,模型通过智能波动方程求解和地震数据深度分析,大幅缩短油气藏勘探时间,提升勘探准确性,降低勘探风险。炼化生产中,时序模型实现对炼厂设备运行数据的实时分析和故障预测,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安全与环境管理方面,借助智能监测和预警模型,对油气田环境风险识别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目标的实现。销售和客户服务环节通过融合客户行为数据,提供智能化的营销推荐和个性化服务,加速油品销售渠道的数字化升级。目前,已有100个创新应用场景成功投产,数十万名员工利用智能助手等工具获得效率提升,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日常生产运营的每个细节。

向未来看,中石油坚持以“数智石油”战略为核心,以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和智能化发展为三大工程,推动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随着计算力中心和AI中台的持续完善,昆仑大模型将继续迭代升级,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撑,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等绿色能源目标。华为、中国移动、科大讯飞等战略合作伙伴也将在技术与资源层面持续支持,携手打造能源化工领域独具特色的人工智能生态圈。昆仑大模型不仅彰显了中石油的技术实力,也代表了中国在能源行业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世界前沿。

数字化与智能化正深刻重塑能源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竞争格局。借助昆仑大模型这一核心技术载体,中石油不断实现从传统能源企业向智能能源企业的华丽转型。大模型带来的多模态融合优势和专业场景应用,推动能源生产的绿色化、安全化、高效化和智能化,展现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光明前景。未来,随着AI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昆仑大模型将继续引领能源行业智能升级,成为中国人工智能在全球能源领域的标杆典范,助推能源产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