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硬件产业的格局,特别是在个人电脑(PC)及其生态系统领域。AI的融合不仅为产品带来了创新动力,也对产业链的布局、市场需求和技术竞争提出了新的挑战。伴随着AI技术逐步渗透到智能终端设备、计算基础设施乃至物联网领域,硬件厂商和科技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力求在这场行业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以小米在越南的市场拓展、华硕对AI PC的市场预判以及全球科技企业对AI基础设施的加速投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智能硬件的发展路径和潜在机遇。

2024年3月,中企小米宣布与越南本土科技企业Digiworld Corporation(DGW)达成战略合作,正式在越南市场推出智能终端产品。该举措不仅体现了小米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决心,更是中国企业借助本土合作伙伴深入区域市场的典范。越南作为东南亚经济快速崛起的新兴市场,凭借互联网普及和智能终端使用的高速增长,成为智能手机、物联网设备、PC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旺盛的重要战场。小米通过与DGW的本地化合作,能够更好地适应越南市场环境,提升销售与售后服务质量,从而巩固其在该区域的市场份额。同时,NVIDIA与越南政府共建AI研发和数据中心,也预示着该地区正快速迈向AI技术创新的前沿,进一步推动越南在东南亚智能硬件产业链中的核心地位。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将激发出更大的活力,助力越南成为AI及相关硬件技术的重要枢纽。

相较于小米在国际市场的积极拓展,华硕对AI PC市场的态度更为审慎。华硕联席CEO胡书宾表示,尽管华硕和联想等厂商去年推出了搭载AI技术的PC产品,但整体市场反响尚未达到理想水平,预计AI PC真正推动笔记本市场回暖还需等待至2026年以后。华硕近年致力于打造完善的AI PC生态系统,不断优化硬件性能,融入智能运算和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以提升用户多任务处理、内容创作和专业应用的能力。同时,华硕也为工业4.0智能制造、AI服务器及基础设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满足大规模计算和复杂AI工作负载的需求。然而,当前PC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用户升级意愿不强,以及AI应用场景尚未完全成熟,均限制了AI PC的普及速度。这种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磨合期”反映出智能硬件向AI转型并非短期之举,需要更长时间的沉淀和突破。

在个人终端之外,全球科技巨头正加大对AI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力求在数字智能化浪潮中抢占制高点。以华硕为例,其推出的AI服务器、集成机架和高性能软件平台,支持大规模自动化、精准计算与资源高效调度,为AI应用提供稳定且强大的算力保障。NVIDIA与越南政府共建AI研发中心和数据中心,不仅加快本土AI技术研发,也创造出大量就业机会和技术人才培养环境,推动区域AI产业繁荣。华硕智能物联网(ASUS IoT)借助AIoT合作伙伴联盟计划,联合软硬件资源深化生态建设,实现从云端到边缘端的智能计算多层级布局。这些举措体现了硬件厂商在AI时代加强产业链协同、构筑竞争壁垒的决心,也是实现智能硬件广泛应用的基础保障。

综上所述,AI技术已经成为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刻影响着市场格局和技术演进。小米通过战略合作,抓住了东南亚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实现了海外市场的稳健进军;华硕坚持技术优化与生态体系构建,相信AI PC将在未来迎来爆发;同时,全球巨头不断强化AI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随着AI应用不断丰富,技术门槛持续降低,未来数年内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必将爆发式增长,智能生活步入触手可及的崭新时代。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革新的焦点,更是产业升级的引擎,在这场变革中,积极把握产业链协同与市场机遇,将为企业赢得未来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