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工业格局。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与科技中心,北京市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战略,依托自身雄厚的科技创新优势,制定并推动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政策与行动方案,致力于赋能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力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这不仅彰显了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更体现了其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使命担当。

《北京市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年)》作为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与工业融合的核心政策文件,明确提出应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拓展应用场景,助力制造业实现智能升级。该方案强调,通过构建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和工业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关键技术平台,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要素生产率,培育新型生产力。除此之外,北京市政府针对智能工厂建设及柔性生产线中试平台,设立最高可达50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有效激励企业投身产业智能化转型。这种政策扶持不仅降低了企业智能化试错成本,也极大增强了智能制造领域的整体创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北京市制造业升级的关键支撑。以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作为示范样板,北京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发展,依靠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技术,促进生产环节的自动化、精准化和柔性化。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连续多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出中央对工业数字化、网络化及智能化发展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北京市不仅支持龙头企业构建工业人工智能大模型,还积极推广智能机器人、AI设备及其相关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跃迁,为实现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北京市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坚强基石。依托中关村科学城等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市加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具身智能、大模型等前沿技术与多样化工业场景的深度融合,拓宽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同时,围绕芯片制造、算法研发、数据处理与应用开发等关键节点,打造了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完善生态体系。据统计,北京拥有超过4700家人工智能企业,算力总规模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为推动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中央机构与北京市政府密切协作,通过组织专题座谈会、提供专项扶持资金等多种方式,保障AI赋能工业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助力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整体来看,北京市在推动“人工智能+”战略与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政策的精准支持、技术的持续突破以及产业生态的稳步完善,使得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树立了标杆,也为全球智能制造发展贡献了北京智慧。未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北京有望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领先地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高度,助力实现智能制造与建设工业强国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