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国企改革的持续推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一些民营油服企业得益于国资的注入和纾困政策支持,实现了稳步复苏和业绩回暖。通源石油,作为一家立足于西北地区、经历五年国资纾困的典型代表,展现了民企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成为国资助力民企焕发新活力的鲜明案例。

在2018年银行融资趋紧及行业景气度低迷的大环境下,通源石油等民营油服企业面临资金链紧张和经营压力。陕西省国资委等地方国资部门通过多轮股权注入和债务重组,为企业注入超过1亿元资金,从资本层面缓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国泰君安创新投资与西安高新金融控股的参与,不仅增强了资金实力,更激活了企业的运营活力。经过这五年纾困期,通源石油主动剥离部分非核心资产,优化业务结构,紧紧围绕自主研发的射孔技术优势加强市场布局。在油气资源丰富的鄂尔多斯和四川,通源石油成功中标多个央企项目,进一步扩展市场份额。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长16.21%,净利润突破5500万元,同比增约10%,扣非净利润的双位数增长也凸显主营业务的稳健回升。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依托国资助力展开产业升级的真实写照。

技术创新和市场多元化成为通源石油业绩增长的两大驱动力。公司在复合射孔技术上的深厚积累,使其在提升作业效率与安全性的同时,帮助油田客户实现增产降本,获得了行业的广泛认可。除了传统油气业务,通源石油还积极开拓煤层气市场,2023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3%,收入来源更趋多样化。研发投入的持续加大保障了技术壁垒的高度,精细化管理和差异化服务战略则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与多家央企及大型油气企业的长期稳定合作,形成了稳固的订单基础和强有力的产业链支撑,综合提升了公司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资在民营企业纾困及产业整合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呈现出由资金支持向深度产业协同发展的转变趋势。通源石油的复苏过程充分映射了这一趋势:陕西地方国资不仅依靠资金注入缓解企业短期压力,更重视通过产业链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资源协同和上下游产业联动。国资“揽A”现象频繁出现,伴随注资的上市公司普遍实现了业绩提升和价值增长。战略上,国资通过引入优质资产和强化产业联动,为民营企业构建了更为坚实的发展生态,释放了长期成长动力。在通源石油案例中,国资的深度介入促进了技术创新升级和市场拓展,催生新的利润增长引擎,塑造了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展望未来,随着能源行业需求的稳定回升以及碳中和政策推动下油气技术不断革新,通源石油及其同行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国资纾困政策若能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潜力,优化产业链结构,推动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通源石油的经历不仅彰显了国资助力民企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积极成效,也为其他民营企业的复苏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深化国资与民企的合作关系,推动产业链纵深协同,有望成为激活更多民营企业成长动力的关键因素。

总体看,经过五年的纾困和产业协同,通源石油已实现从资产重组、技术创新到市场开拓的全面复苏,业绩增长稳健,发展态势良好。它所体现的国资与民企融合发展模式,正成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力。未来,继续深化国资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将为中国民营企业的持续成长注入强劲活力,助力经济迈向更加稳健和有韧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