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深刻融入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生活,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然而,数字技术的普及并非全民共享,全球范围内依然存在着显著的“数字鸿沟”,这一问题尤为体现在性别差异上。大量女性因各种原因被排除在数字世界之外,这不仅加剧了社会不平等,也制约了全球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数据显示,约有26亿人无法接入互联网,约为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在这部分人中,女性占据了大多数。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2024年的数据,全球男性的互联网使用率约为70%,女性仅为65%。这5%的性别差距意味着约有1.89亿女性被数字世界拒之门外,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差距更为显著。网络覆盖不足、设备匮乏和高昂的网络费用构成了物理性障碍,而缺乏数字技能和教育则加深了女性在数字领域的边缘化。正因为如此,数字鸿沟不仅是技术或经济问题,更反映出更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在数字技能及教育资源方面的短缺,是限制女性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另一大难关。即便能够接入互联网,数字素养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她们的参与度和获益能力。例如,在非洲农村地区,许多女性缺少编程等数字技能培训,无法借助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医疗服务乃至电子商务活动。值得欣慰的是,国际社会及相关企业正积极推动多样化的数字赋能项目,如“非洲女孩能编码”计划,通过集中培训和实践,提升女性数字技能,助力她们融入数字经济,进而推动社会的包容性发展。
数字鸿沟的成因深植于社会角色分配与文化传统中。一些地区仍然普遍存在性别角色固化的现象,女性在家庭中承担大量非正式劳动,挤压了她们使用数字技术的时间和空间。此外,缺乏完善的数字身份认证和线上安全保障,也使女性更易遭受个人信息泄露及网络骚扰,进一步降低了她们在数字环境中的安全感与信任度。这种无形的阻碍使得她们在网络世界中的参与意愿大打折扣。因此,解决数字鸿沟不仅需要技术层面和经济投入,更需要社会多元力量协同推动政策支持,如完善数字基础设施、降低数字接入门槛、建设性别友好的数字环境以及强化网络安全保护。
数字鸿沟的存在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一道新壁垒。缺乏网络接入和数字技能的女性群体,很难享受到电子商务、远程办公和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的红利,导致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进一步被边缘化。对此,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正大力呼吁构建一个包容性的数字未来,将数字技术的应用成果惠及所有群体,尤其关注性别平等和普惠发展,确保在5G及更先进技术普及的过程中,不让任何群体被遗弃。
总的来看,尽管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持续增加,数字技术飞速演进,但数字鸿沟,尤其是女性用户的巨大缺口,依然值得深刻关注。面对1.89亿女性无法接入数字世界的现实,需要社会各界持续协作,创新赋能模式,加大投入力度。赋能女性不仅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关键环节,更是激发全球数字经济潜力的重要动力。惟有如此,数字化发展的红利才能惠及更广泛的人群,真正推动社会公平与进步,让技术成为促进人类福祉和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