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关于政府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一种固有的矛盾。传统观念认为,政府机构往往是官僚主义和规避风险的代名词,因此不太可能成为突破性思想的温床。然而,深入考察后发现,尤其是在“政务科技”(GovTech)兴起之后,这种局面正在迅速演变——政务科技指的是利用技术来改进政府服务和公民参与。这不仅仅是将现有流程数字化,而是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政府的运作方式,培养一种实验文化,并拥抱新技术的颠覆性潜力。那种认为州政府缺乏创新的断言正日益受到挑战,许多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努力打破这一神话,并展示其对进步的承诺。
科技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维持相关性和公众信任的必需品,这一认识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驱动力。技术进步的无情步伐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传统上,法律和监管框架是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完善的,但它们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步伐,因此需要不断适应和具有前瞻性。这在电子商务和数据隐私等领域尤为明显,在这些领域,法律必须不断发展,以应对新兴风险并保护公民。此外,私营部门对无缝、用户友好的数字服务的期望已大幅提高,这给政府带来了提供类似体验的压力。因此,政务科技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效率,更在于满足公民的期望,并确保政府能够及时响应公民的需求。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典范,它与政府部门密切合作,实施宏观审慎措施,展现了不同寻常的跨部门协作水平。这种协作精神对于驾驭技术驱动型世界的复杂性至关重要。
然而,在政府内部建立创新文化并非没有障碍。政治压力、有限的资源以及对风险的天然规避常常扼杀实验。内部动态也可能起到不利作用。有观察表明,一些政府机构和组织,尤其是在像新加坡这样的文化中,可能会滋生恶劣的工作环境,其特点是背后捅刀子和缺乏心理安全感,从而阻碍了创新所需的开放思想交流。这与咨询公司青睐的敏捷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后者通常寻求重塑整个流程,从而导致与政府项目经理发生冲突,因为政府项目经理更注重明确的计划和截止日期。要成功驾驭这种“文化冲突”,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从简单地“把事情做对”转变为“做正确的事情”,正如对政府项目的研究所强调的那样。此外,美国的《联邦采购条例》及其授权和同意规则,通过限制多元化并可能保护承包商免受专利侵权索赔,无意中阻碍了开放式创新。解决这些系统性障碍对于释放政务科技的全部潜力至关重要。持续致力于人才培养也至关重要,因为技术人员短缺会进一步阻碍进步。
展望未来,政府的未来与其拥抱和利用政务科技的能力密不可分。利害关系重大;未能适应不仅会导致经济损失,还会侵蚀公众信任并破坏机构的弹性。然而,机遇是巨大的。通过优先考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正如新加坡和日本的举措所展示的那样,政府可以创建真正可访问且对所有公民都有益的数字服务。投资新兴技术,促进公共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及培养一种实验文化,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当前经济形势的特点是持续不断的危机以及向技术密集型经济的转变,这进一步凸显了这种转型的紧迫性。财政部将政府在创新方面的支出增加两倍,表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其重要性。最终,要实现政务科技的潜力,需要一种连贯且可持续的政府现代化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兑现技术改善公共服务并建设更具包容性和弹性的未来的承诺。算法的兴起以及我们现在所处的“算法星球”要求世界各国政府采取积极主动和知情的应对措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