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AI)工具问世以来,围绕其对人类认知,特别是学习能力的影响,便引发了持续不断的讨论。起初,人们沉浸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和高效之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潜在负面影响的担忧日益加剧,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认知科学的最新进展正在揭示人工智能对大脑活动的微妙而深刻的影响。

近期,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科学家们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他们利用脑部扫描技术,以前所未有的精度观察了大脑在使用ChatGPT完成任务和完全依赖自身能力完成任务时的不同活动模式。这项研究不仅仅是对现有担忧的证实,更重要的是,它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工具与人类认知过程之间的复杂互动,以及随之而来的认知风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后,引起了科学界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伦理、教育方式以及人类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

这项研究的核心在于对比两种情境下的大脑活动:一种是参与者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特定的写作任务;另一种是参与者使用ChatGPT辅助完成相同的任务。研究人员利用脑电图(EEG)技术,实时监测参与者在两种情境下的脑电活动,力求捕捉大脑内部细微的变化。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在使用ChatGPT时,大脑中负责注意、记忆、以及高级执行功能的区域,其活动水平明显降低,神经连接也变得相对较弱。这意味着,当人们将认知任务外包给人工智能工具时,大脑的参与度会显著下降,认知过程的活跃程度也会随之减弱。

这种现象被研究人员形象地描述为“认知负债”,即通过过度依赖外部工具来完成认知任务,大脑实际上失去了宝贵的锻炼和发展机会。就像肌肉长期不运动会萎缩一样,大脑长期不进行自主思考,其认知能力也会逐渐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认知能力的下降可能并非暂时性的,而是会产生长期性的影响,阻碍个体认知能力的全面发展。这种“认知负债”的概念提醒我们,科技的进步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可能隐藏着我们意想不到的代价。我们需要警惕这种潜在的认知风险,并积极寻找应对之策。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在完成写作任务后,很难回忆起自己所写内容的细节,甚至难以准确识别自己创作的句子。这不仅仅是记忆力的问题,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人工智能工具对人类思想所有权感的影响。当人们依赖人工智能工具生成内容时,他们与自己思想和创作的联系被削弱,仿佛这些内容并非真正出自自己之手。相反,那些完全依靠自身大脑完成任务的参与者,不仅写出了更具细微差别、更具创造性、以及更具连贯性的文章,而且对自己的想法拥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差异鲜明地凸显了自主思考和独立创作的重要性,以及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带来的认知风险。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长期依赖人工智能工具来生成报告、撰写文章、甚至进行日常沟通,那么他可能会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最终沦为人工智能的附庸。这种潜在的认知风险是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

这项研究还特别强调,年轻人的大脑更容易受到人工智能工具负面影响。由于年轻人的大脑正处于快速发育和塑造的关键时期,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阻碍其认知能力的正常发展,导致学习技能的下降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减弱。研究人员指出,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导致年轻人内化“肤浅或有偏见的观点”,从而影响其价值观和判断力。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影响可能是难以逆转的,会对年轻人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青少年和学生来说,适度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并始终保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引导年轻人将人工智能工具视为一种辅助工具,而不是替代品。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独立完成作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确保他们在享受科技便利的同时,也能保持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然而,这项研究的结果并非一概而论,它并非旨在妖魔化人工智能工具,而是希望引起人们对潜在风险的关注。研究人员也承认,人工智能工具并非完全有害,它们可以作为一种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人们提高效率和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平衡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与自主思考和学习,避免过度依赖,并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优势,弥补人类的不足。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建议,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时,应该将其视为一种起点,而不是终点,并始终保持批判性思维,对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进行评估和验证。

此外,教育机构也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将人工智能工具融入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禁止使用。例如,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或者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工具进行研究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未来的教育应该是一种混合式的教育模式,将人工智能的优势与人类的智慧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项研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关注人工智能工具对大脑和认知能力的影响。过度依赖人工智能工具可能会导致大脑活动减少、记忆力下降、批判性思维能力减弱,以及对自身思想的“所有权”感降低。尤其对于正在发育的年轻大脑来说,这种影响更为显著。因此,我们需要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工具,适度使用,并始终保持自主思考和学习的习惯,才能在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护我们宝贵的认知能力。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工具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长期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以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人类的学习和发展,而不是成为我们认知能力的“绊脚石”。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工智能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掌握自己的命运,并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