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全球资本市场中一股令人瞩目的趋势:中国创新药企纷纷涌向香港交易所(港交所),寻求海外资本的助力。展望未来,这种趋势不仅将持续,更会演化出更为复杂和精细的图景。曾经的“融资即胜利”的粗放模式将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对企业硬实力和商业模式的严格考验。
创新药企上市潮的机遇与挑战
如同任何新兴产业的早期阶段,创新药行业也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港交所凭借其国际化的平台优势和对生物科技企业的包容性上市制度,成为了中国创新药企走向全球的重要跳板。平均每两天就有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在港交所敲响上市钟声,这样的盛况几乎与2023年全年持平,并超过了2024年,足以证明港交所对这些企业的吸引力。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宝贵的融资渠道,也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另一方面,上市并非一劳永逸,市场的目光是敏锐而严苛的。
估值重塑:从“讲故事”到“看实力”
回顾过去,港股市场一度盛行“讲故事”的投资逻辑,一些缺乏实际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的企业也能获得较高的估值。然而,拨康视云上市首日股价暴跌38.51%的案例,宛如一盆冷水,浇醒了市场的盲目乐观。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派格生物医药上市后的表现也同样不尽如人意。这些案例表明,投资者已经不再满足于空洞的概念和美好的愿景,而是更加注重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核心技术实力以及清晰的市场定位。未来,创新药企在港交所的估值将更加趋于理性,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潜力的企业才能获得应有的市场价值。
“A+H”模式的战略意义与影响
与此同时,我们观察到恒瑞医药在港交所的成功上市,募集资金高达113亿港元,是近五年港股最大的医药IPO。这不仅彰显了资本市场对成熟药企的强大需求,也预示着“A+H”两地上市模式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拓宽融资渠道,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还可以吸引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优化股东结构。展望未来,预计将有更多国内药企效仿恒瑞医药,通过“A+H”模式实现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布局。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也将对整个中国医药行业的国际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国际合作:加速创新药企走向全球
除了在资本市场的积极探索外,中国创新药企也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加速产品出海。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的战略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通过与海外药企合作,创新药企可以获得BD(商务拓展)资金,并借助海外药企的渠道和经验,加速产品的国际化进程。映恩生物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该公司通过与海外药企合作获得资金,并在香港上市并持续融资。未来,国际合作将成为中国创新药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与海外药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中国创新药企将能够更快地融入全球医药创新体系,为全球患者带来更多创新药物。
创新药企港交所IPO的热潮将继续涌动,但市场对企业的要求将水涨船高。质量重于数量,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将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经历过市场的洗礼,中国创新药企将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为全球医药创新贡献更大的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