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技术的黎明已经到来,它不再仅仅是科幻小说中的奇思妙想,而是即将颠覆我们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的现实。全球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布局量子技术,力图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欧洲,这个拥有深厚科技底蕴和创新精神的地区,自然也不甘落后,正积极寻求在量子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欧洲在追逐量子技术梦想的道路上,正面临着资金短缺和协调挑战这两座大山。
量子竞赛中的欧洲困境:资金与协调的挑战
尽管欧洲拥有强大的科研基础和日益壮大的劳动力队伍,这是其成功的必要要素,但在全球量子技术投资中,欧洲所占的份额却显得微不足道。目前,全球量子领域的私人投资中,只有约5%流向欧洲,而美国占据了超过50%,中国则占据了约40%。这种巨大的差距不仅凸显了欧洲在吸引私人资本方面的劣势,也严重威胁着其在量子技术竞赛中保持竞争力的能力。换句话说,欧洲拥有优秀的运动员,但是缺乏足够的营养和装备,难以在激烈的国际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种资金缺口并非偶然。欧洲的科研体系相对分散,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也存在一定障碍。这导致欧洲的量子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商业应用,降低了对私人投资者的吸引力。此外,欧洲在风险投资方面的文化也相对保守,更倾向于投资成熟的项目,而对量子技术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新兴领域则显得犹豫不决。
除了资金问题,协调也是欧洲面临的另一大挑战。量子技术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然而,由于各自的利益和立场不同,欧洲各国在量子技术发展战略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正如Henna Virkkunen 指出,吸引私人投资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需要解决协调问题,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本的目光。
欧洲量子突围:吸引私人资金与战略布局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欧盟正在加大力度吸引私人资金,并制定全面的战略计划,力争在2030年前成为量子技术的领导者。欧盟已经启动了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私人投资,并帮助欧洲量子技术公司扩大规模。这些措施包括设立专门的量子基金,整合各种行动,以及鼓励欧盟成员国共享专业知识和资源,共同推进量子技术的研究、基础设施建设和初创企业发展。这些举措旨在构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量子投资环境,吸引全球资本涌入欧洲。
欧盟的量子战略不仅仅关注科研,还强调了量子技术在安全和国防领域的双重用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欧盟正在积极构建一个自主的量子生态系统,汇集数千名研究人员,并提供全球最高水平的量子技术公共资金支持。欧洲量子旗舰计划(Quantum Flagship)就是一个重要的例子,该计划在十年内获得了1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协调和支持量子技术领域的行动。此外,欧洲投资基金(EIF)也正在积极投资量子技术和深物理初创企业,例如向Quantonation II投资了3000万欧元,以加强对这些领域的融资。这种公共资金的投入,旨在为私人投资提供保障,降低投资风险,从而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
《2023年欧洲深科技报告》也强调了欧盟关键的研发和创新计划,如Horizon Europe,其预算高达955亿欧元,旨在支持欧洲创新者。这充分体现了欧盟对量子技术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创新创业的坚定支持。
人才、应用与政策:构建可持续发展的量子生态
仅仅依靠公共资金是不够的。欧洲还面临着在量子技术领域寻找后期融资的困难。许多公司在初创阶段能够获得资金,但在扩大规模时却面临融资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盟正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InvestEU等工具,以增强欧洲的技术自主性。此外,欧盟还认识到,为了保持全球竞争力,需要扩大量子技术的应用需求,并弥补量子人才缺口。
这意味着需要避免过早地对量子生态系统进行监管,直到技术成熟且监管差距明确为止,同时还需要大力培养量子技术人才,并促进产业能力建设,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一方面,要保持监管的灵活性,避免扼杀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培养量子技术人才,为量子技术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量子政策实验室(Quantum Policy Lab)的成立,则标志着欧盟在量子技术政策制定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实验室旨在为欧盟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专业知识,帮助他们充分释放量子技术的潜力。通过加强政策制定和战略规划,欧盟希望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量子产业,并在全球量子技术竞赛中占据有利地位。
欧洲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赌的是量子技术的未来,赌的是自身的科技竞争力。通过吸引私人投资、加强公共资金支持、促进国际合作、弥补人才缺口以及制定明智的政策,欧盟有望在量子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并成为全球量子技术的领导者。然而,这需要持续的投入、协调一致的战略以及对创新和风险的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欧洲才能在量子技术的黎明中,占据一席之地,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