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的格局,能源行业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作为全球领先的能源化工企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积极响应数字化转型的浪潮,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在能源领域的深度应用。2025年5月28日,中国石油重磅发布了参数量高达3000亿的昆仑大模型,标志着中国能源化工行业智能化进程迈上新台阶。这不仅体现了中国石油在科技研发上的强大实力,也为推动整个油气产业链的智能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昆仑大模型的技术突破与能力提升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结晶,昆仑大模型在参数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此前,2024年11月中国石油发布的700亿参数版本已在行业内引发关注,而此次3000亿参数的版本不仅在数值上大幅提升,更在语言处理、视觉识别及多模态融合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性能提升。具体而言,语言模型的参数由700亿跃升至3000亿,视觉模型的参数从3亿激增至44亿,多模态模型的参数规模更是从160亿飙升至800亿。如此多模态、多领域融合的AI技术,使昆仑大模型具备了更强的理解力、感知力和推理能力,能够更加精准和全面地满足能源行业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

多模态技术的引入,尤其为能源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智能化可能。通过融合文字、图像和结构化数据,昆仑大模型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勘探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地质勘探的准确度和效率。同时,强大的推理能力助力炼化环节优化多参数控制,实现更加节能环保的生产流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智能感知和推理一体化的能力,也使得智能加油站管理系统能够实现高度自动化运营,提升客户体验及管理效能。

昆仑大模型的多场景应用与产业赋能

昆仑大模型的实际价值不仅体现在技术参数上,更在于其深度融入油气产业链的各个关键环节。涵盖勘探、炼化、销售及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模型通过整合行业专业知识与人工智能能力,实现了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深度结合。在油气勘探阶段,模型对海量勘探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辅助地质专家做出精准决策,显著提升勘探成功率及资源开发效率。炼化工序阶段,依托时序大模型的持续训练和迭代,对炼油过程诸多参数进行自动调整和优化,实现降耗增效、降低排放的双重目标。

不仅如此,昆仑大模型的智能体已成功嵌入加油站管理系统,推动油站智能运营升级,提升服务品质与反应速度。在供应链管理方面,模型通过对供应链环节的智能预测和调度,帮助企业减少库存成本、提高供应链韧性。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0个创新应用场景在油气全产业链投入运行,使人工智能成为推动能源行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动力。

数智赋能与行业生态构建

以昆仑大模型为核心,中国石油打造了系统完备的AI技术体系,积极推动“数智石油”战略的实施。该战略涵盖信息化补强、数字化赋能和智能化发展三大工程,全面提升企业数字转型的深度与广度。中国石油与华为、中国移动、科大讯飞等科技巨头密切合作,通过协同创新推动资源共享与技术共建,保障模型研发与应用环节的技术持续迭代和融合发展。

同时,昆仑大模型率先完成备案和认证,成为能源化工领域首个标准化管理的大模型,为行业树立技术和管理标准。这一举措不仅规范了大模型的研发布局,也为未来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通过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体系,昆仑大模型推动整个能源行业智能化生产、智慧管理和安全环保的多维融合,不断促进绿色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建设。

结合人工智能整体能力的提升,中国石油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生产运营及市场服务等多方面实现了显著效率和安全性的跃升。更深远来看,这一成果彰显了中央企业在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中的重要担当,为中国科技创新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总体而言,昆仑大模型的发布是能源化工领域人工智能发展的里程碑。其前沿的多模态智能能力和广泛的应用落地,有效赋能油气全产业链,加速中国石油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未来,随着模型技术的持续优化与应用的不断拓展,昆仑大模型势必在行业内外发挥更大影响力,助推中国能源产业跨入智能新时代,建设更绿色、更高效、更智慧的现代能源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