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子烟及其相关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烟草替代和减害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显示电子烟相较传统烟草具有较低的健康风险,电子烟逐渐被部分消费者接受,尤其是那些希望戒烟或减少传统烟草吸入危害的人群。然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电子烟的态度及政策却引发争议,成为公共卫生领域讨论的焦点。亚洲太平洋烟草减害倡导联盟(CAPHRA)作为该区域内烟草减害的积极推动者,多次公开批评WHO的立场,揭示其中潜在的科学忽视与政策偏差。

电子烟作为危害减低工具的科学价值被质疑

CAPHRA直指WHO在追求“全民健康”和“无烟社会”目标时,利用反电子烟的论调掩盖电子烟作为降低吸烟危害工具的核心价值。大量同行评审的科学研究证明,电子烟能大幅减少因吸入传统烟草而带来的健康风险。然而,WHO的2025年主题设计却体现出明显的“反科学”倾向,忽视这些科学证据,甚至抵制被多国认可的安全替代品。CAPHRA执行协调员南希·卢卡斯批评道,这种态度不仅误导公众,更使公共健康政策陷入基于意识形态而非实证科学的误区。长期以来,WHO无视科学界关于电子烟安全性和戒烟辅助效果的共识,使得全球烟民失去了转向低风险替代产品的重要选择。

政策制定过程缺乏多元参与与透明度

除了科学态度的争议,CAPHRA还指出WHO在公共政策制定程序存在重大缺陷。作为一个推动公共卫生发展的国际组织,WHO本应促进包括烟民及戒烟者在内的民间社会的“有意义参与”,以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然而,实际操作中,WHO未给予烟民和消费者组织观察员资格和参与权,违背了其自身关于民间社会参与的指导原则。2023年WHO西太平洋办公室的报告也强调了民间社会角色的重要性,但在电子烟相关政策制定中却被忽视。CAPHRA认为,WHO坚持“一刀切”的“戒断一切烟草制品”策略,不仅未能有效减少吸烟伤害,反而加剧了健康不平等,忽视了全球约6亿烟民的实际需求,令公共卫生目标受阻。

反电子烟宣传的实际影响与资金问题

CAPHRA还揭示了反电子烟宣传造成的严重后果,称之为“致命的误导”。许多权威卫生机构传播的负面信息淹没了科学声音,阻碍了烟草减害政策的推进。比如英国和新西兰等国,采取了更加科学开放的政策,承认电子烟在协助戒烟和降低吸烟危害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相反,WHO的“零容忍”立场导致部分青少年和烟民重新回归传统烟草市场,带来反效果。此外,CAPHRA还曝出部分反烟草控制资金流向不透明,甚至可能涉及学术诚信和反腐败法律问题,呼吁以客观科学而非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重新评估烟草减害政策,保障信息透明和学术独立。科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利益的交织,使全球烟草减害事业步履维艰,损害了烟民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

综观CAPHRA的观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亟须摆脱意识形态偏见,真正听取科学证据和烟民社群的声音,在政策制定中以“减少害处”为核心,实现更为务实和科学的烟草减害目标。当前WHO对电子烟的态度被指过时和固执,不仅错失数以百万计烟民转向更安全替代品的良机,也延续了吸烟带来的严重健康危机。未来,推动透明、开放且基于科学的烟草减害对话,调整相关政策,将成为保障全球公共健康的关键所在。

各国领导者应以更宽广和客观的视野审视电子烟及其他烟草替代品,支持那些经过科学验证能够显著降低吸烟危害的手段。在告别传统香烟的道路上,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尊重烟民的知情选择权,既是对个体健康权益的维护,也标志着公共卫生管理迈向成熟与理性的关键一步。这种转变无疑将为全球数亿烟民带来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