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构建集科研、教育与产业于一体的科学园区已成为许多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乌克兰最近启动的“Science.City”项目,恰恰体现了这一趋势的不断深化。通过打造现代科技园区,乌克兰希望实现科学技术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印度加尔各答的Science City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科学文化中心,也为探索科学城市在推动创新和科普教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多国构建科学城市的努力折射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共同目标与多样路径。

乌克兰“Science.City”项目正处于高速筹备阶段,由教育与科学部联同数字事务部共同推动,制定相应的法律框架以确保项目顺利落地。该项目旨在打造一个集科学研究、创新孵化、教育培训于一体的现代综合科技园区,致力于推进科学研究与数字经济的深度结合。2025年1月即将举办的“Science City生态系统”活动,将为公私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推动创新战略的加快实施。该项目不仅关注硬件设施的建设,更是要通过多方资源整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实力,实现科技基础设施与创新生态系统的双重升级。对乌克兰而言,这正值国家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增强国内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加速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从全球视野来看,科学城市作为促进科学研究、技术产业化与大众科学普及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多国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抓手。印度加尔各答的Science City是该领域的典范之一,集科学博物馆、科学公园及多功能展演场所于一体,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科学文化交流中心。它不仅承担着科学教育和体验式学习的任务,还通过组织国际博物馆博览会等活动,促进馆际交流与国际合作,拓宽科学文化传播的新路径。类似科学城市通过创新展示和多元化教育手段,激发公众科学兴趣与创新思维,推动科学创新成果深入社会生活,形成良性互动,有效助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社会支持体系。

除乌克兰和印度外,其他国家也在积极布局科学城市,展现多样化发展模式。例如,新加坡重点发展气候变化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的专业机构,强化与国际组织和地方政府的协同合作。英国则将科学创新与数字政府有机结合,促进高端技术的商业转化,这体现出科学城市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建,更注重数字平台和创新生态系统的打造,推动跨学科融合和公共私营多方协作。无论发展阶段差异,科学城市普遍具备政府主导与多方协同推动、聚焦高新技术应用与数字化转型,以及强调公众参与和科学普及的共性特征。这种多维度发展策略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社会基础。

乌克兰“Science.City”项目的推进,正是希望通过打造科学技术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之地,为国家创新体系升级注入强劲动力。它不仅是现代科技园区的建设,更是一场国家战略布局,旨在整合科研资源、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和培养创新人才。借鉴印度加尔各答Science City丰富的展览教育和国际交流经验,乌克兰有望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提升在国际科技创新舞台中的话语权。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教育等数字技术的加持,科学城市将成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核心引擎,尤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建设科学城市意味着深入嵌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家软实力。

总结来看,科学城市的发展超越了简单的物理空间扩建,是国家创新体系升级和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乌克兰“Science.City”项目与印度加尔各答科学城的经验,揭示了科学城市在资源整合、创新生态构建及科普教育方面的关键作用。全球多国的实践表明,科学城市融合高新技术与数字化理念,促进跨界合作和公众参与,为国家科技与经济转型注入了新活力。未来,随着科技与社会需求的不断演进,科学城市必将成为引领全球科技革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动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