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宁波”AI+新材料”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揭牌:科技创新的新引擎

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基础研究作为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其战略地位日益凸显。2025年4月29日,浙江宁波迎来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里程碑——首家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正式揭牌。这一基地聚焦”AI+新材料”这一前沿交叉领域,由宁波市科技局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强强联合共建,标志着宁波在基础研究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新的支撑点。

战略定位与长远目标

该基地以培养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为核心使命,致力于探索符合科研规律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下,基地确立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宏伟目标,旨在成为材料科学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高地。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善福在揭牌仪式上强调,基地建设必须强化原始创新能力,优化科研评价机制,使之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标杆项目。这一战略定位与宁波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的城市愿景高度契合,将为宁波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基地特别关注”AI+新材料”这一前沿交叉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正在引发研究范式的革命性变革,从材料设计、性能预测到工艺优化,AI技术大大加速了新材料研发进程。基地将重点培养既精通材料科学又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交叉学科的培养模式有望突破传统科研壁垒,催生颠覆性创新成果。

协同创新与合作机制

基地建设采用了政府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创新模式。在揭牌仪式上,宁波市科技局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共同签署了《基地建设目标任务书》,为双方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这一合作框架明确了建立人才高地与学术高地的双重目标,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AI+新材料”前沿研究的深入开展。
从运行机制看,基地将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的条块分割,建立灵活开放的科研组织方式。一方面,基地将面向全球吸引顶尖科学家和青年才俊,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另一方面,基地将与企业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确保研究方向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这种”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将有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缩短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距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基地计划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评价体系,改变唯论文、唯职称的传统评价标准,更加注重科研人员的原创贡献和实际价值。这种评价机制的创新将极大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创造有利条件。

政策背景与区域影响

宁波近年来持续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此次基地的设立是地方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制造业重镇,宁波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活跃的创新生态。新材料产业作为宁波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基地的成立将进一步强化宁波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基地建设是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积极响应。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关键材料技术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基地将聚焦新材料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和”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国家科技安全贡献力量。同时,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示范项目,基地的成功经验将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参考,推动全国基础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从全球视野来看,”AI+新材料”代表了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布局这一领域,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宁波基地的建设恰逢其时,将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竞争增添重要砝码。通过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顶尖人才,基地有望成为全球材料科学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

未来展望与深远意义

展望未来,宁波”AI+新材料”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将产生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在人才培养方面,基地将构建本硕博贯通的培养体系,打造材料科学领域的人才蓄水池。预计未来五年内,基地将培养数百名高素质研究人才,为学术界和产业界输送新鲜血液。
在科学研究方面,基地将围绕智能材料、超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前沿方向开展攻关,力争在材料基因组工程、材料智能设计等新兴领域取得突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将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更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宁波乃至全国新材料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在社会效益方面,基地将发挥科技创新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举办学术论坛、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技术咨询等方式,基地将促进科技知识传播和创新文化培育,提升全社会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这种溢出效应将助力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城市软实力。
在全球合作方面,基地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海外知名研究机构建立伙伴关系,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共同体。这种国际化发展路径将提升中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为全球科技进步贡献中国智慧。
可以预见,随着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AI+新材料”这一交叉学科领域将迸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为破解材料科学难题提供新思路、新方法。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基地的建设实践将为我国基础研究体制机制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基础研究发展之路。在科技强国建设的征程中,宁波这一创新举措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