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量子技术作为颠覆性前沿科技,正逐渐成为各国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领域。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日本深刻意识到在量子计算、芯片制造等关键技术上的落后可能威胁自身的产业及国家安全,因此加快步伐布局量子技术,意图通过强化研发、产业化和生态建设,稳固并提升自身在全球科技格局中的竞争优势。
日本的量子技术战略起步较早。早在2020年,日本政府发布了“量子技术与创新战略”,随即设立了理研量子计算中心等多个研发机构,构建起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之间协同创新的生态体系。理研量子计算中心不仅在硬件制造环节持续突破,同时在软件开发、算法优化等全链条技术上深耕,致力于实现真正可用的量子计算机。进入2024年,日本政府又宣布将重新审视和优化国家量子技术战略,明确从基础研究快速向技术产业化转型的紧迫需求,标志着日本量子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资金投入是日本加速量子技术发展的重要保障。据彭博社报道,政府为下一代芯片与量子计算研究投入资金超过1.05万亿日元(约合70亿美元),另外还有4714亿日元专项支持先进芯片制造产业。这种超大规模的财政投入不仅体现了日本政府对科学研究的重视,更是其构建产业链完善、搭建创新平台的决心体现。在这一背景下,以东芝、NEC、丰田等日本知名企业为核心的量子技术研发联盟应运而生,涵盖十余家公司与科研机构,形成了从实验室创新向产业市场转化的强大合力。
日本首相石破茂将2024年定为“量子工业化元年”,强调要建立创新基地,激发初创企业活力,促进量子产业的地方经济融合与新兴产业发展。政府明确提出通过全产业链产业策略与产学研深度合作,加快量子技术在通信安全、材料科学、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力争到2030年实现数千万量子技术用户以及数十万亿日元市场规模的目标。这一愿景不仅彰显日本对量子技术的重视,更显示出其谋求量子技术高质量规模化落地的战略野心。
为了保障量子技术的实用化进程顺利推进,日本政府发布了多份路线图和中期报告,着力促进技术与社会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量子计算与通信服务的普及。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力度大幅加强,以构建兼具国际竞争力和创新性的量子生态系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日本在量子通信及密码学领域技术积累雄厚,拥有大量核心专利。东芝和NEC在全球量子安全技术领域占据领先地位,成为日本在国际量子产业竞争中的重要优势。
日本的量子技术战略还注重国际合作。通过与境外企业及研究机构合作,如与芬兰IQM的联手,日本加快了技术工业化进程,践行开放协作与国家投资并重的策略,力图在全球量子产业链供应体系中占据坚实地位。然而,挑战依然严峻。量子技术本身门槛极高,所需资金庞大且转化周期长。加之日本整体工业增长乏力,产业化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对此,石破首相积极推动科技政策修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借助地方经济活力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落地,努力形成更加均衡、具韧性的创新体系。
回顾日本历史上的产业升级轨迹,从明治维新时期强化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工业化,到21世纪谋划量子时代的产业革命,均体现出政府以技术产业紧密结合引领经济转型的智慧。展望未来,日本瞄准2039年实现全链条量子计算机商业化目标,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环节,强化人才培养和海外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力求在新一轮科技竞赛中占据制高点,确保国家科技与产业安全。
综上所述,日本以全方位政策支持、巨额资金投入和多元产业联盟构建为基础,结合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国际合作,正积极打造独立自主且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量子技术生态系统。尽管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产业转型挑战,但凭借其严谨科研传统与坚实产业基础,日本极有可能在全球量子技术发展版图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未来量子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