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洪流的时代,人类对地球科学的理解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浩瀚的地球科学数据,蕴藏着关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资源分布等关键信息,但如何从这片数据海洋中高效、准确地提取所需,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攻克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数据检索方式,如人工关键词标记和线性搜索,已难以适应指数级增长的数据量和复杂性。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科学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人工智能(AI)正成为变革地球科学数据管理的关键驱动力。
AI 在地球科学数据管理中的应用,正在多个层面展开,构建起一个更智能、更高效、更易于访问的科学研究生态系统。
首先,标准化与自动化是核心。为了解决数据“语言”不统一的问题,NASA 创建了全球变化主目录(GCMD),这为地球科学数据的组织和检索奠定了基础。然而,面对日益庞大的数据规模,人工标记已经难以满足需求。基于 INDUS 语言模型,NASA 推出了升级版的人工智能工具——GCMD 关键词推荐器(GKR)。GKR 能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精度自动推荐关键词,极大地提高了科学家们查找数据的效率。INDUS 模型经过了多学科领域的科学出版物的训练,使其能够理解上下文并识别罕见关键词,从而更准确地捕捉数据的核心概念。这不仅简化了数据标记流程,也显著提升了数据的可发现性。此外,NASA 还构建了自动化的元数据标签系统,利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将非结构化数据转化为结构化信息,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可访问性和数据复用率。这种自动化和标准化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管理效率,使科学家们能够更专注于研究本身。
其次,增强数据分析能力。除了关键词推荐和元数据标签,AI 还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例如,NASA 与 IBM 合作开发了 Prithvi 地理空间基础模型,该模型基于NASA的调和 Landsat 和 Sentinel-2 (HLS) 数据集进行预训练,能够通过填补遮蔽信息来学习地球表面的特征。Prithvi 模型已在 Hugging Face 数据科学平台上发布,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来分析地球观测数据。同时,NASA 还推出了 Earth Copilot,这是一个与微软合作开发的软件工具,利用 AI 简化地球科学数据的分析过程。SatVision Top-of-Atmosphere 基础模型也被训练来识别 MODIS 图像中的特征,加速了对 MODIS 数据的分析。NASA 的机器学习项目也在不断构建工具和流程,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 NASA 的地球科学数据集中,以提高数据发现的效率。这些 AI 工具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数据处理的效率,也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例如,新的 AI 算法能够简化空间基仪器的数据处理流程,使科学家能够更快地获取关键数据。
再次,促进科学研究的转型。AI 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动研究范式的转变。传统上,地质科学研究依赖于基于物理模型的分析方法。如今,数据驱动的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AI 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通过利用 NASA 气候模拟中心 (NCCS) 高级数据分析平台 (ADAPT),研究人员可以利用 AI 和机器学习加速科学研究。AI 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系统,并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NASA 的数据持有量正在以几何级数增长,估计达到 100PB,AI 技术能够帮助科学家们从海量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同时,NASA 的科学技术信息 (STI) 计划也长期以来对研究论文和文章进行关键词标记,以暴露文本数据中的核心概念,方便检索。NASA 技术报告服务器 (NTRS) 也提供了访问 NASA 元数据记录、在线文档、图像和视频的途径。
随着 AI 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地球科学研究将迎来更广阔的前景。AI 不仅将继续优化数据管理和分析流程,还将催生新的研究方法和发现。例如,利用 AI 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模拟自然灾害、优化资源管理等将成为可能。同时,AI 也将助力太空探索,从自主漫游车和系外行星发现到卫星管理和气候分析,AI 正在重塑 NASA 的探索方式。NASA 正积极探索 AI 技术在地球和太空探索中的应用,通过这些努力,为人类更好地了解和保护地球做出贡献,引领 AI 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