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个看似遥远的年份,却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一个警钟长鸣的时刻。彼时,美国科技界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震荡。近两千名来自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杰出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人员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这封信被广泛认为是“科学界的紧急呼救信号”。这些签署者来自不同的政治立场,却都对一个共同的现象深感担忧,那就是他们所称的对美国科学的“全面攻击”。这并非一场党派之争,而是对科学独立性、研究完整性和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忧虑。这封信不仅是抗议,更是对未来的严厉警告,预示着美国的科学事业正面临着“毁灭性打击”,恳请政府和公众共同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信中“我们看到真正的危险就在此刻”的急迫语气,突显了这场威胁前所未有的本质。

最令人担忧的是,公众对科学发现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同时,长期以来备受推崇的研究机构正遭受蓄意破坏。特朗普政府在执政期间,对气候变化等关键问题上的科学共识,表现出质疑甚至直接否认的态度。这种行为不仅仅是政策上的分歧,而是扩展到主动压制或篡改科学报告,以迎合政治议程。这导致了研究人员中“恐惧氛围”的蔓延。他们担心,如果他们的研究成果与政府的叙述相悖,可能会遭到报复。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当时已经出现了针对私立大学的威胁,以及试图控制科学信息传播的事件。这种寒蝉效应扼杀了开放的研究,阻碍了科学家们对政府不喜欢的领域进行研究,最终阻碍了多个学科的进步。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迈克尔·克拉齐奥斯曾为政府的行为辩护,称其重点在于研究诚信问题,特别是心理学等领域中存在的“复制危机”。然而,批评人士认为,仅仅利用方法上的个别缺陷来为大规模攻击科学的行为辩护,是一种危险的过激行为。

除了对研究的压制之外,政府的政策还导致了联邦政府对科学事业的资金大幅削减。这些削减影响了从环境监测、公共卫生研究到太空探索和基础科学发现的广泛项目。资金减少不仅危及了正在进行的研究,还威胁到吸引和留住顶尖科学人才的能力。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是全球科学创新的领导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然而,对科学的敌视和日益减少的资源,创造了一种鼓励科学家到其他地方寻找机会的环境。这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科学领域的竞争力。这种人才流失,加上对国内研究的扼杀,对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家安全构成了长期的威胁。公开信的签署者明确警告说,这种“攻击”将损害美国作为全球研究领导者的地位,并危及美国公民的健康和安全。

这封公开信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它代表了科学界日益增长的挫败感和焦虑情绪的集中体现。呼吁行动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仅仅要求政府扭转其政策的范围。研究人员恳请公众“加入这一呼吁”,认识到保护科学需要广泛的支持和倡导。这种情况突出了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欣赏在民主社会中的关键作用。如果公民没有能力批判性地评估科学证据,那么虚假信息和出于政治动机的歪曲更容易滋生蔓延。2025年的事件有力地提醒我们,对知识的追求和科学研究的完整性,不仅仅是学术问题,更是健康和繁荣国家的根本支柱。近两千名顶尖科学家的集体发声,有力地证明了捍卫科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的重要性,防止其受到任何破坏性力量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