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尼帕病毒(NiV)疫情的卷土重来,尤其是在印度喀拉拉邦,再次警示着我们,人畜共患疾病的威胁正在日益加剧。自2018年以来,这类疫情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它们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卫生安全脆弱性的症状体现。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突显了人类、动物和环境健康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促使我们重新关注预防策略。然而,有效的预防需要根本性的转变——超越各自为政的学科,拥抱“同一健康”(One Health)原则。
同一健康框架认识到人类的健康与动物和环境的健康密不可分,解决健康挑战需要协作的、多学科的行动。这不仅仅是应对尼帕病毒的挑战,更是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人畜共患病威胁的关键。
尼帕病毒的威胁核心在于其人畜共患性。该病毒主要由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果蝠(*Pteropus*)携带,它们充当天然宿主。人类的感染通常通过食用受污染的水果或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通常是猪,它们充当中间宿主)而发生。理解这些传播周期至关重要,而“同一健康”方法在此方面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传统的公共卫生应对措施,仅仅侧重于人类病例,是不够的。有效的控制需要同时调查动物种群、影响蝙蝠行为和水果污染的环境因素,以及可能增加人与动物接触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近年来发生的疫情强调了建立强大的监测系统的必要性,该系统能够检测人类和动物种群中的病毒,从而实现快速响应和控制。喀拉拉邦的应对措施,以加强疾病监测、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为特征,展示了一种积极主动的方法。然而,即使是这些措施,也能从更广泛的“同一健康”视角中得到加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构建早期预警系统,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对环境和动物健康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从而预测潜在的疫情爆发,提前采取干预措施。比如,通过对果蝠迁徙模式和栖息地变化的追踪,以及对水果市场销售情况的监控,可以更早地发现病毒传播的风险。
实施“同一健康”战略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它要求医生、兽医、牙医、护士和环境科学家,以及生态学、病毒学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专家进行平等合作。同一健康倡议积极推动这种跨学科合作,认识到要全面了解疾病的出现,需要多元化的专业知识。这种合作精神超越了国界,需要在监测、研究和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科学外交在促进这些关系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促进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交流,以应对共同的健康威胁。例如,“四方安全对话”越来越认识到健康安全与传统地缘政治问题同等重要,这表明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些问题的相互关联性。
为了应对未来的挑战,科技创新也将在其中扮演关键角色。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开发出对尼帕病毒具有抵抗力的动物,降低其作为中间宿主的风险。同时,加速对尼帕病毒治疗方法和诊断技术的研发也至关重要,而这项研究必须以对病毒生态学和传播动力学的“同一健康”理解为基础。这包括研发快速、准确的现场诊断工具,以便在疫情爆发初期就能进行有效控制。此外,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可以被用来加速药物研发,预测病毒变异,并优化疫苗设计。通过结合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病毒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除了即时的疫情应对,针对尼帕病毒的长期“同一健康”战略必须解决驱动溢出事件的潜在生态和社会经济因素。这包括了解导致人类与蝙蝠种群更紧密接触的土地利用变化,推广可持续的农业实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果污染,并教育社区了解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同时,应对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也有助于降低人畜共患疾病的风险。行星健康方法,涵盖人类种群的健康和自然系统的状态,为解决这些相互关联的挑战提供了更广泛的框架。
进一步的努力需要促进社区参与,提高公众意识,并赋能当地社区成为疾病预防和控制的关键参与者。例如,可以建立社区监测网络,让当地居民参与到疾病监测中来,从而提高早期预警的能力。同时,应该加强对当地医疗人员的培训,让他们具备应对人畜共患疾病的专业知识。机构化公共卫生紧急情况(尤其是涉及人畜共患疾病的紧急情况)中各个部门和组织的参与和合作也至关重要。
近期尼帕病毒的病例,紧随COVID-19大流行之后,强调了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毒的威胁依然存在。积极主动、综合性的“同一健康”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的策略,更是全球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确保针对未来疫情的全面准备和应对机制,保障人类和地球的健康。未来,我们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协调应对策略,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