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25年的科技浪潮中,人工智能领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我们正从2023年以对话能力为核心的“ChatGPT时刻”,快速迈向2025年以行动落地为特征的“DeepSeek时刻”。这场转变的核心,是智能体(Agent)的崛起,它们正逐渐接替聊天机器人(ChatBot),开启一个全新的“少即是多”的时代。
这场变革并非一蹴而就。它建立在技术指标的持续突破、多模态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强大推理能力的基础上。今年年初,中国创业团队在海外发布的Manus,率先发布了其通用Agent产品,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讨论狂潮。紧随其后,国内创业者也纷纷推出了各自的Agent产品,例如首个办公Agent和首个设计Agent,加速了这一领域的创新步伐。国际市场同样不甘落后,OpenAI近日正式推出了ChatGPT Agent,加入到这场日益激烈的AI智能体竞赛之中。
ChatGPT Agent的发布,标志着AI能力的一次重大飞跃。它将Operator与网站交互的能力、深入研究整合网络信息的能力以及ChatGPT的对话能力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智能体系统。用户不再需要手动操作,ChatGPT Agent可以代表他们执行复杂的多步骤任务,例如预订机票、撰写报告、甚至进行市场调研。OpenAI创始人兼CEO奥特曼认为,看到ChatGPT Agent使用计算机执行复杂任务,是他真正“感受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时刻。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预示着AI在未来可能扮演的角色。
值得关注的是,Agent的自我评估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例如,Manus的Agent在分析自身能力时,表现出了更为客观和谨慎的态度。Genspark则生成了更为复杂的报告,对OpenAI的Agent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种自我反思和持续改进的能力,是智能体走向成熟的关键。正如36氪一直以来秉持的“深度、专业、创新”的原则,AI智能体也正在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以提供更精准、更完善的服务。
与此同时,行业对AI的关注焦点也正在发生转移。2025年,业内普遍认为AI的重心将从基础大模型转向Agent。阶跃星辰的创始人姜大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公司将聚焦Agent方向,并进行产品收敛。这反映了整个行业对Agent的战略重视。36氪作为一家成熟的机构化媒体,也在积极关注和报道这一领域的动态,通过原创报道和播客等形式,深入探讨AI与内容领域的融合。我们认为,Agent的崛起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场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的变革。
当然,Agent的崛起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当前AI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甚至出现了一些类似十年前外卖行业的补贴大战的情况。虽然服务已经日益成熟,但补贴和炒作仍然存在,消费者可能不再对这些“创造性”行为感到兴奋。因此,AI企业需要避免盲目跟风,专注于技术创新和实际应用,才能在Agent纪元中脱颖而出。36氪将持续关注并报道Agent领域的技术进展、商业模式创新以及应用场景拓展,帮助读者洞察行业发展趋势。
Agent的本质是“代理人”,它可以在数字世界中以代码形态存在,也可以嵌入到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等实体中,实现具身智能。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对Agent的定义,强调了其行动能力和应用场景。未来,Agent将不再仅仅是虚拟助手,而是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认为,Agent的未来应用场景将涵盖各个领域,从个人生活到工业生产,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gent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展望未来时,我们坚信,AI正在从“会说”走向“会做”,智能体(Agent)的崛起是这一转变的关键驱动力。ChatGPT Agent的发布,标志着AI智能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Agent的潜力是巨大的,它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开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全新时代。36氪将持续关注并深度解读Agent的发展动态,与读者一同见证这场科技革命的到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