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已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七届,它逐步成长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交流、展示和合作的旗舰平台。即将于2025年7月26日至28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八届大会,主题定为“智能时代同球共济”。此次大会预计将汇聚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商业领袖、政府官员、投资人以及极具潜力的初创团队。更重要的是,大会在技术层面也将迎来突破性的进展,预示着人工智能发展的新方向,引领着全球迈向更加智能的未来。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蓬勃发展,涌现出诸多令人瞩目的技术成果,例如先进的大模型和人形机器人。面对这一发展态势,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信部)将在大会上全面展现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最新发展。工信部将重点从几个关键领域着手,展示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并积极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合作。

首先,开源合作将成为大会的核心议题之一。工信部将在大会上重磅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这项倡议旨在号召全球以开源为纽带,共同探索技术创新的未来之路。它鼓励全球开发者、企业和研究机构携手合作,共同开发、共享和完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开源,可以促进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构建一个开放包容的社区,让更多的人能够分享人工智能时代发展的红利。这一倡议反映了中国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全球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建设的积极贡献。

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以DeepSeek为代表的中国大模型,已经为全球用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有力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充分展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实力和贡献。这些大模型的出现,降低了人工智能的应用门槛,加速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渗透,对全球人工智能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全球开源生态的建设,工信部还将积极推进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的建设。此外,工信部还将联合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中国开发者网络、开源中国等机构,共同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协作的人工智能发展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将汇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和智慧,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中国对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积极参与,也展现了中国在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坚定决心和战略视野。

除了开源合作,本次大会还将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图谱,为行业发展提供更清晰的指引。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技术,其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在机器人、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实力。产业图谱的发布,将有助于明确发展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这将为企业、研究机构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并推动其在工业、服务业、医疗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更令人期待的是,大会预计将有100余款“全球首发”和“中国首秀”的产品亮相。这些产品将涵盖人工智能领域的各个方面,充分展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活力和应用前景。这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的盛宴,更是一次对未来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展望。从智能芯片、算法模型到应用场景,各种创新成果的集中亮相,将为人工智能产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加速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在企业注册数量的增长上。据报道,上半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长高达36.58%,这充分反映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度和市场潜力。资本的涌入将为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速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这也意味着市场对人工智能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上海市也正积极打造“5个高地”,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高地将聚焦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产业创新、应用赋能、数据资源和安全治理等关键领域,为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上海的积极布局,将进一步巩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地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创新企业,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总结而言,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不仅是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一次盛会,更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发布《国际人工智能开源合作倡议》、展示中国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以及推动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建设,中国将继续为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开放和繁荣的未来。本次大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上海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影响力,并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的世界将是智能化的世界,而这次大会,无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激动人心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