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的浪潮从未停歇,而人工智能的崛起,如同一股猛烈的风暴,席卷了整个科技行业。这场风暴的核心,是无处不在的算力需求。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算力架构的深刻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一种名为高带宽存储器(HBM,High Bandwidth Memory)的技术,正逐渐成为支撑大模型计算的基石,并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它不再仅仅是高性能计算领域的专属利器,而是成为了“后AI”时代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
算力基础设施的革新,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持续进步的关键。而HBM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提升了计算速度,还极大地扩展了计算的容量,使得更大规模、更复杂的模型得以训练和运行。
HBM市场的崛起,伴随着激烈的技术竞争和产业链的深度变革。
HBM:技术竞赛与市场格局的演变
英伟达,作为GPU领域的巨头,其战略布局深刻地影响着HBM市场的发展方向。近期发布的H200 GPU,搭载了最新的HBM3e技术,其容量和带宽的显著提升,直接推动了HBM市场的繁荣。英伟达对HBM技术的依赖,以及在2025年GTC大会上发布的Rubin芯片,更是配备了高达20TB的HBM3内存,无不展现了对更高带宽和更大容量的需求。这种需求,如同催化剂,加速了HBM市场的增长。根据TrendForce的数据预测,HBM的需求将在2024年实现近200%的年增长率,并在2025年再次翻倍。
目前,全球HBM市场的主要参与者集中在几家巨头公司: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SK海力士凭借其技术领先优势,率先推出了12层HBM4样品,并预计在2025年实现量产,良率也达到了70%。美光也在积极追赶,其最新的HBM3E因功耗比竞争对手低30%,赢得了英伟达H200的订单,并且2024年全年的产能已被预订一空。三星也在积极布局,计划在下半年跟进HBM4的生产。这场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的比拼,也延伸到了生产能力的角逐。HBM的制造工艺复杂,生产周期比DDR5长1.5到2个月,因此,产能的快速提升对于抢占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美光正在将生产线转产至12纳米制程,这可能会对台湾厂商的产能释放产生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HBM 4:未来技术演进与产业链的机遇
各家厂商都在积极布局未来的HBM4技术。HBM4的发展方向聚焦于先进制程、存储外包化、存算一体以及多元化应用场景。封装技术,特别是混合键合技术,被认为是未来的发展趋势。HBM技术的进步离不开相关设备的支持。在光刻、沉积和刻蚀等关键领域,欧美和日本厂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TSV(硅通孔)环节,泛林半导体等厂商发挥着重要作用。
HBM的火热也带动了整个存储产业链的发展。国产存储厂商也在加速崛起,DDR4/DDR5等高难度高速发展产品的国产化率持续提升,国内存储市场正加速成长。AI需求的增长为这些厂商带来了新的增量空间,也打开了上涨的机遇。
机遇与挑战并存:HBM市场的未来
尽管前景广阔,HBM的竞争也并非一帆风顺。在AI大模型蓬勃发展的背景下,HBM市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除了技术上的不断突破,产业链的协同和战略布局也是关键。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成熟,HBM将在未来的算力架构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场围绕HBM的竞争,已经从芯片战升级为“设备战”,预示着半导体产业将迎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变革。
高带宽存储器(HBM)是“后AI”时代算力竞争的关键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家厂商都在加大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和产能扩张,力图在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然而,HBM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充满着挑战与机遇。在技术、产能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各厂商都需要做出战略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的持续发展,HBM将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