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数字时代,人工智能(AI)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法律行业亦无法幸免。从大型律师事务所到企业内部法务团队,AI的影响力无处不在。然而,在这场技术革新的浪潮中,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正在浮出水面:对AI安全保障的重视远远落后于其技术的快速采用。这种不平衡不仅可能阻碍AI的积极应用,更可能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风险,如数据泄露、合规问题,甚至引发法律诉讼。未来,我们需要重新审视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在拥抱技术的同时,筑牢安全防线,确保其健康发展。

技术采用与安全保障的失衡是当前法律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企业内部法务团队正积极探索AI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增强法律服务方面的巨大潜力。联合利华等知名企业已经开始利用AI技术处理更多内部事务,显著提升了工作速度和效率。德勤(Deloitte)的预测也表明,未来一年内,AI在法律市场的参与度和采用率将持续增长,这得益于咨询公司在AI技术应用方面的丰富经验积累。然而,这种快速采用也伴随着潜在的风险。Axiom等机构的报告指出,法律部门在“采用技术”的速度上,远远超过了“确保其安全”的速度。这种不平衡可能导致数据泄露、违反合规性法规,甚至引发法律诉讼。这种风险的增加与企业内部构建AI工具的趋势密切相关。虽然自主开发AI工具能够增强企业对技术的掌控力度,但也增加了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监管失误的可能性。企业在构建和部署AI系统时,往往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充分理解和评估,从而可能违反数据隐私法规或其他相关法律。例如,AI系统所处理的个人数据可能涉及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对个人隐私造成严重损害,并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额罚款和声誉损失。此外,AI系统的训练数据质量、算法的公平性以及输出结果的准确性等问题,也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尤其是在个人隐私方面,AI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和来源,成为法律部门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AI的伦理和治理问题是法律行业面临的另一个重要挑战。除了安全和合规风险,法律领域对AI的讨论也常常忽略了其“为了公益”的潜力。法律政策和学术研究往往侧重于规制技术以规避风险,而忽视了法律应该如何促进AI的积极应用。例如,AI可以用于改善法律援助服务,提高司法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通过AI驱动的法律服务,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更便捷、更低成本的法律支持,从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此外,AI还可以用于优化司法流程,提高案件处理效率,缩短诉讼周期,从而提升司法系统的整体效率。因此,在制定AI相关法律法规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潜在的公益价值,避免过度限制其发展。此外,信息混乱也是阻碍AI有效应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组织,尤其是在实施新技术时,往往对信息管理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导致AI系统的效率受到影响。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确保AI系统能够访问到高质量、结构化的数据。高质量的数据是AI系统发挥作用的基础,缺乏高质量的数据,AI系统将无法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对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至关重要。

展望2025年,AI治理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法律行业需要做好充分准备。行业专家认为,AI治理将受到伦理、技术和法律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AI治理框架,明确AI系统的责任主体、风险评估流程和合规要求。同时,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其对AI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这不仅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法律专业人士和其他相关人员。只有提高整个团队的AI素养,才能更好地应对AI带来的挑战。那些对AI和技术持开放态度、积极探索其增长潜力的内部团队,将成为塑造未来法律行业格局的关键力量。他们将不仅仅是法律顾问,更将成为战略领导者,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他们将积极探索AI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并推动企业在AI技术方面的创新。白宫近期发布的人工智能行政命令,以及七家AI公司达成的自愿安全保障协议,都反映了政府和行业对AI风险的日益重视。这些措施旨在通过测试AI系统的安全性、加强数据保护等方式,降低AI带来的潜在危害。未来,法律行业需要积极拥抱AI技术,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其带来的挑战,确保其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法律行业,但这种变革并非没有风险。企业内部法务团队在拥抱AI技术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安全保障、合规问题和伦理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AI的潜力,实现其在法律领域的积极应用,并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监管挑战。未来,AI治理将成为法律行业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学术界共同努力,制定合理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AI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法律行业应积极拥抱AI,但务必谨慎行事,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牢筑安全防线,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