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保险业首当其冲。人工智能技术在风险评估、理赔处理、客户服务等环节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在拥抱技术革新的同时,有效监管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保障消费者权益,成为各国监管机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全球讨论与实践,在美国围绕“One Big Beautiful Bill”税收法案中一项关于暂停州级人工智能监管的提案的争论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人工智能监管:创新与风险的平衡木

金融服务业正加速拥抱人工智能,但与此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正如EY《2025年全球金融服务监管展望》所指出的,如何在支持技术创新与保护消费者和市场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当前监管面临的关键挑战。这种平衡并非轻而易举,它需要监管机构、行业参与者以及技术开发者共同携手。欧盟的人工智能法案便体现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为全球树立了标杆,力求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符合伦理和责任的标准。该法案拒绝设置“宽限期”,对高风险人工智能应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采取分阶段推进监管的策略,尤其关注数字健康领域。这反映了全球监管机构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重视以及探索有效监管模式的努力。

美国保险业的州权捍卫战

在美国,人工智能监管的焦点集中在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博弈上。最初的提案建议暂停各州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长达十年,其意图在于避免碎片化监管阻碍技术发展。然而,这一提案立刻遭到了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强烈反对。美国保险业坚定地认为,保险行业已经受到充分的州级监管,长达十年的暂停将削弱对行业的有效监督,埋下潜在的风险隐患。以全国专业保险代理人协会(PIA)为代表的行业组织积极游说,强烈建议参议院取消这一条款,或者至少明确将保险行业的AI州级监管排除在外。这场博弈的结果是,相关条款最终被删除,避免了联邦政府对州权力的过度干预。这场“州权捍卫战”凸显了保险行业对自身监管体系的重视,以及对潜在风险的高度警惕。

监管之外:行业自律与风险管理

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监管的讨论也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仅仅依靠监管并非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面对风险,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至关重要。瑞士再保险的SONAR新兴风险洞察报告揭示,面对风险,加利福尼亚的保险公司采取了提高保费和降低风险偏好的措施,甚至导致该州不得不推出针对不续保保单的一年禁令。这警示我们,行业自律和风险管理在保障行业健康发展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保险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审慎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赋能,而非被技术反噬。这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的创新性,更要关注其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人工智能监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演进的过程。它需要在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之间寻求平衡,在保护消费者权益和促进行业发展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美国“大而美”法案中关于暂停州级人工智能监管的提案的最终搁置,充分体现了各方力量的博弈以及对州权力的尊重。展望未来,人工智能监管将朝着更加多元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需要政府、行业和技术开发者共同参与,构建一个安全、可靠、负责任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只有这样,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着适合自身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这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