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领域正迎来一场静悄悄的变革,这场变革并非由车库乐队的新兴艺术家们推动,而是由算法和人工智能驱动的。名为“The Velvet Sundown”乐队的迅速走红,将这一转变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发了关于真实性、信息披露以及创意作品未来走向的激烈讨论。正如《金融时报》敏锐地捕捉到的那样,The Velvet Sundown 乐队的作品拥有高达75万的听众,但他们的真实性却受到了质疑。

AI音乐的崛起与真实性的挑战

The Velvet Sundown 乐队在 Spotify 上推出后几周内,便迅速积累了数十万听众,峰值更是达到了 75 万。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乐队在社交媒体上几乎没有存在感,也缺乏传统乐队的标志性特征。这种快速蹿红的现象很快就笼罩在“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指控阴影之下,而这一指控后来也被部分证实。最初的疑点源于该乐队似乎毫不费力地在极短的时间内制作了两张完整专辑。他们的音乐被描述为“蓬松的复古摇滚”,融合了 20 世纪 70 年代的迷幻纹理和电影另类流行音乐,与相当一部分听众产生了共鸣。该乐队迅速在多个流媒体平台(包括 Apple Music、Amazon Music 和 YouTube)上获得关注,但 Spotify 成为讨论的主要战场。然而,仔细审查后,人们发现了一些不一致之处。该乐队的宣传图像显得非常人工化,而音乐本身虽然悦耳,但却缺乏通常与人类表演相关的细微缺陷。

平台反应与乐队回应

意识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潜力,Deezer 已经实施了一种人工智能识别工具,将 The Velvet Sundown 的一些曲目标记为可能属于人工制品。报告显示,截至 4 月,Deezer 已经在其平台上识别出 20,000 首完全由人工智能生成的曲目,这表明这种趋势正在增长。该乐队迅速增长的听众群(超过 325,000 名月度听众,但只有 1,500 名粉丝)与其缺乏可验证的身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怀疑。

随着相互矛盾的叙述出现,谜团变得更加复杂。一个声称代表 The Velvet Sundown 的账户出现在 X(前身为 Twitter)上,强烈否认人工智能指控并声称其真实性。然而,乐队的发言人(被确认为 Andrew Frelon)向《滚石》杂志承认,The Velvet Sundown 实际上是使用人工智能音乐生成器 Suno 创建的“艺术恶作剧”,这迅速削弱了这一说法。Frelon 将该项目定义为一项实验,暗示“虚假的东西更有影响力”。这一承认证实了许多人的怀疑:该乐队不是音乐家的集合,而是人工智能的产物。该项目的创建者似乎旨在测试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可以实现的边界,并引发关于人类创造力价值的讨论。进一步的调查显示,用于代表该乐队的图像不是真实成员,而是来自与该项目无关的个人。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模糊了艺术表达、技术创新和潜在欺骗之间的界限。该乐队的迅速成功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可能会玩弄流媒体平台的算法,从而可能取代人类艺术家。

行业反思与未来展望

The Velvet Sundown 的案例凸显了音乐行业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缺乏针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明确指南和标签。虽然像 Deezer 这样的平台正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检测工具,但尚未得到广泛实施。缺乏透明度让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算法创作的音乐,从而引发了关于艺术完整性和潜在操纵的问题。这一事件引发了关于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的伦理影响的更广泛对话,以及流媒体服务实施强大的系统来识别和标记人工内容的必要性。这场辩论不仅仅是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的音乐是“好”还是“坏”,而是关于确保听众知情并可以对他们消费的音乐做出有意识的选择。The Velvet Sundown 乐队,无论是打算作为一项无害的实验还是作为一种故意的“钓鱼”,都不经意地成为了变革的催化剂,迫使该行业正视人工智能在音乐领域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音乐的未来很可能涉及人类艺术家和人工智能之间的合作,但透明度和伦理考量必须处于这种演变的最前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由AI驱动的音乐形式出现,但如何界定其边界、保护艺术家权益、以及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将是未来音乐产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管体系,既能鼓励创新,又能避免AI被滥用,从而维护一个健康、公平、可持续的音乐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