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真相与谬误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机构的权威逐渐瓦解,虚假信息的泛滥对现代社会构成了严峻的挑战。这种现象不仅局限于政治领域,也日益影响着公众对科学真理的接受和理解。令人惊讶的是,一股意想不到的力量正在崛起,为科学辩护:梵蒂冈。
近年来,科学的自由探索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挤压。意识形态的干扰、政治力量的操控以及蓄意传播的虚假信息,正在蚕食科学的根基。梵蒂冈宗座科学院发布了一份名为“保护科学自由,防止科学真理扭曲”的声明,明确谴责了日益增长的政治干预、蓄意传播的虚假信息以及由此产生的公众不信任,这些都在威胁着科学的进程。这一举动凸显了维护科学诚信的关键重要性,这不仅关系到知识的进步,也关系到人类的福祉。
梵蒂冈的担忧源于一种深刻的认识,即科学探究的核心——和平、开放的讨论——正在被意识形态驱动的叙事和蓄意的虚假信息宣传所取代。这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学术担忧。声明指出了一种更广泛的“信息疫情”(disinfodemic)——这个术语越来越频繁地被用来描述虚假或误导性信息的大规模传播——它破坏了公众健康,加剧了政治两极分化,并阻碍了对全球挑战的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意识形态倾向往往决定了人们对科学共识的接受或拒绝。
此外,人工智能(AI)的兴起为虚假信息的传播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人工智能控制的媒体有可能放大和加速虚假叙事的传播。梵蒂冈的文件特别呼吁对这一领域进行谨慎监管,认识到人工智能可能加剧政治和社会动荡。这一担忧与关于人工智能伦理影响以及负责任地开发和部署这些技术的更广泛讨论相一致。宗座科学院的立场不仅仅是对科学本身的捍卫,更是对科学过程的捍卫——严谨的方法论、同行评审以及对基于证据的推理的承诺,这些对于可靠的知识至关重要。
梵蒂冈的立场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因为其与科学的历史关系。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天主教会与科学进步格格不入,但在某些时期,它一直是科学探究的重要赞助者。教皇方济各本人一直敦促科学家协调信仰和科学,强调两者都源于上帝的真理,都应该为人类服务。这种观点驳斥了经常出现的宗教信仰和科学理解之间的虚假二分法。更重要的是,梵蒂冈的干预与人们对操纵信息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日益关注相呼应。蓄意制造和传播“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旨在欺骗的故意虚假信息——不同于“误导信息”(misinformation),后者可能不准确,但并不一定是恶意的。这种区别在关于宣传和假新闻对民主的影响的讨论中得到了强调,对于理解威胁的本质至关重要。
从关于疫苗的虚假声明的蓄意传播到通过社交媒体活动操纵公众舆论,例子比比皆是。甚至像利用虚假证据来为战争辩护这样的历史事件,也表明了为了政治利益而操纵信息的长期做法。情况因“煤气灯效应”(gaslighting)和“抹杀”(erasure)等现象而变得更加复杂,这些现象助长了一种不信任和不确定的氛围。正如盐湖城论坛报评论中强调的,如何用事实信息接触到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捍卫真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梵蒂冈对科学的辩护实际上是在呼吁整个社会对真理、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作出更广泛的承诺。声明强调,宗座科学院有道德权威来建设性地应对这些挑战。它认为,宗教领袖可以在恢复公众对科学作为一种向善力量的信任方面发挥强大的作用。这不仅需要揭穿虚假信息,还需要培养一种尊重基于证据的推理的文化,并促进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公开对话。媒体素养的需求被反复强调,呼吁将其纳入学校课程。挑战不仅仅是识别虚假信息,而是要让个人掌握批判性评估来源、辨别偏见和参与知情决策的技能。
梵蒂冈的介入及时地提醒我们,追求真理是一项共同的责任,保护科学的诚信对于应对21世纪的复杂挑战至关重要。在一个信息泛滥、真假难辨的时代,梵蒂冈的挺身而出,无疑为科学界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也为全人类的未来,点亮了一盏明灯。未来的科技发展,只有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普遍的信任之上,才能真正为人类带来福祉,而非成为加速社会分裂和混乱的工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