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各行各业的运作模式。在这场变革中,音乐创作领域无疑首当其冲,迎来了它的“文艺复兴”。曾经被视为专业人士专属领地的音乐创作,如今随着AI技术的突飞猛进,正在向大众敞开大门,开启一个“人人皆可创作”的全新时代。国内科技巨头,如腾讯等,纷纷投身于AI音乐生成大模型的研发,加速了这场变革的到来。
音乐创作的民主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首先,AI音乐生成技术的日益成熟是关键。以腾讯为例,其推出的“琴乐大模型”展现了强大的音乐创作能力。它能够根据用户输入的中英文关键词、描述性语句甚至是音频信息,生成高质量的立体声音频或者多轨乐谱。这意味着,即便没有任何音乐基础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将脑海中的灵感转化为具体的音乐作品。更进一步,“琴乐大模型”还具备自动编辑功能,如续写、重新生成等等,为音乐人提供了一个更加灵活、高效的创作平台。这不仅仅是简化了创作流程,更为激发潜在的音乐创造力提供了可能。
其次,AI音乐技术的开源共享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腾讯AI Lab开源的音乐生成大模型SongGeneration,旨在解决音乐AIGC领域长期存在的音质、音乐性和生成速度三大难题。SongGeneration模型基于LLM-DiT的融合架构,在保证生成速度的同时,显著提升了音质表现。值得注意的是,其生成歌曲的准确度甚至超越了部分商业闭源模型。SongGeneration的开源,为广大开发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创新平台,鼓励他们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优化算法,从而持续推动AI音乐技术的进步。这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有效避免了技术封闭带来的发展瓶颈,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AI音乐技术的迭代更新中。
最后,更加完善的配套工具和应用场景拓展了AI音乐的受众范围。除了琴乐大模型和SongGeneration之外,腾讯音乐娱乐公司还推出了TME Studio,这是一款集AI作词、作曲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音乐创作助手。TME Studio由多个团队共同打造,旨在助力音乐爱好者,让创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腾讯还推出了XMusic,一款AI通用作曲框架,适用于视频剪辑配乐、商超会场环境音乐的选择以及互动娱乐、辅助创作、音乐教育等多种场景。这些产品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使得AI音乐不再仅仅是专业音乐人的工具,更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意味着,无论你是视频博主、商业经营者,还是音乐爱好者,都可以利用AI音乐技术来提升创作效率、丰富内容表达,甚至创造商业价值。
AI音乐领域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国内外众多公司和研究机构纷纷加入到这场技术竞赛中。例如,上海AI Lab和北航、港中文联合推出了SongGen,该模型通过创新的音频标记化策略和训练方法,显著提升了生成歌曲的自然度和人声清晰度。Meta也开源了AudioCraft,为音频生成领域贡献了重要力量。国内市场中,昆仑万维也发布了“天工 3.0”及“天工 SkyMusic”,进一步拉低了音乐创作的门槛。这些竞争者都在不断探索AI音乐的边界,推动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
展望未来,AI音乐将深刻改变音乐产业的格局。过去的音乐创作,需要专业的知识、技能和长期的训练。而AI音乐的出现,打破了这些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来。通过简单的输入,用户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音乐作品,甚至可以克隆自己的声音,用自己的声音一键写歌。这种“人人皆可创作”的趋势,不仅将丰富音乐创作的内容,也将激发更多人的音乐创造力。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的音乐创作将更加个性化、多元化,AI将成为音乐家的得力助手,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意。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也将持续推动音乐创作的边界,带来更多令人惊艳的可能性。腾讯等科技公司在 AI音乐领域的持续投入和技术创新,无疑将成为这一波澜壮阔的音乐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