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保险行业正经历一场由科技驱动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不仅仅是现有流程的数字化,更是保险理念、承保方式和交付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变革的核心,那就是一场“进化”,一场行业生态的重新雕琢。

吉约姆·博尼森,作为Quotech的首席执行官,以及通过他在《保险人》杂志上发表的“保险科技日记”,持续为我们提供对这一演变的深刻见解。他既揭示了科技采纳过程中存在的陷阱,也指出了其中蕴含的讽刺意味。他从一名初级贸易信用承保人起步的职业生涯,使他能从一个更为实际的角度看待那些试图让这个复杂且往往抗拒改变的行业实现现代化的人所面临的挑战。

博尼森观察到的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太多的酋长”。他注意到,保险机构内部存在一种倾向,即优先考虑领导力和战略愿景,而忽略了技术的实际实施。这种情况与他早期的经历遥相呼应,也反映了他在伦敦市场MGA担任首席承保官时,试图整合一个IT平台来简化数据管理时所遇到的挫折。核心问题并非缺乏改进的意愿,而是难以找到真正能够解决承保人和其他关键人员需求的解决方案。正是这种经历促使他在2020年创立了Quotech,其核心理念是技术必须服务于用户,而不是相反。这个行业经常陷入追逐最新流行语的陷阱,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参数化保险等等,但往往缺乏对这些技术如何转化为实际利益的清晰理解。博尼森用讨论云计算时“指向天空”的比喻,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这种倾向,即在没有完全掌握其含义的情况下就盲目接受概念。他强调了“数字判断”的重要性,回顾了在劳合社跟随一位汽车车队承保人进行观察的经历,并认识到技术需要增强而非取代人类的专业知识。博尼森的观点不仅指向当下,也预示了未来保险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即人机协作是必然方向。数字判断不仅仅是数据分析,更需要结合人类的经验和判断力,才能做出更加准确的决策。

技术的炒作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是博尼森反复强调的另一个问题。他观察到,虽然人工智能目前是“保险科技”领域的主导“热词”,但该行业才刚刚开始学习如何有效地测试和部署它。他最近的日记条目强调了严格评估的必要性,并警告不要满足于那些未能兑现承诺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种怀疑态度也延伸到了更广泛的行业趋势,例如再保险公司对MGA日益增加的审查。他承认了不断变化的环境,但他认为,目前对风险缓解的关注不应扼杀创新。他使用了历史类比,从1865年规范早期汽车的《机车法案》到录像机播放器的引入,来说明技术进步往往面临最初的阻力,并且需要仔细调整。他甚至将伦敦劳合社的创始人爱德华·劳埃德与一位现代保险科技企业家进行了比较,暗示创新精神一直存在于保险行业内部。他还指出,建立一个以“数据湖”为中心的强大IT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这在他的Quotech方法的讨论中得到了强调。数据湖的概念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数据库,它更像是一个数字化的大脑,能够存储、处理和分析各种类型的数据,从而为保险公司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洞察力。这不仅能提升风险评估的准确性,还能帮助保险公司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最终,博尼森的日记强调了在一个日益自动化的世界中,“人情味”的关键重要性。他承认了承保人和经纪人担心被技术取代的焦虑,但他认为,技术应该被视为一种增强他们能力的工具,而不是让他们变得多余。他提倡“从内部进行颠覆”,鼓励保险公司在拥抱创新的同时,保留专业知识和客户服务的核心价值。他对清晰沟通的重要性(找到一个“懂保险”的IT提供商)以及对实用、用户友好型应用程序的需求的观察,例如他最近下载的“真正有用的应用程序”,都强化了这一点。他告诫我们不要忽视“显而易见的东西”,并提醒我们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解决方案,如果得到有效实施,也可能具有变革性。未来,保险公司需要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设计出真正贴合用户需求的应用程序,而不是盲目追求技术上的炫酷。

总之,博尼森的观点是对实用主义的呼吁,敦促保险业超越炒作,专注于构建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并记住即使是最先进的工具也只能和使用它们的人一样出色。保险行业的未来在于人与机器的和谐共生,在于技术赋能人类的智慧,实现效率和效果的统一。这场科技驱动的进化,最终将塑造一个更加智能、更加个性化、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保险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