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球旅游业逐步复苏,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不断引入和优化先进科技手段,致力于提升边境管理的效率和旅客入境体验。在海量旅客涌入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迅速通关与严密安全的平衡,成为边境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CBP借助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推动从传统人工核查到智能无接触通关的转型,不仅加快了旅客通关速度,也大幅提升了边境安全保障水平。
全球入境计划(Global Entry)作为这一转型的重要载体,率先应用了无接触门户技术。该计划通过整合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使旅客在经过无接触门户时仅需进行简单的面部扫描,无需繁琐操作即可完成身份验证。这种无接触方式显著缩短了排队等待时间,降低了人员之间的物理接触风险,尤其对刚经历长途飞行的旅客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据最新数据,全球入境无接触门户的面部识别准确率已超过98%,一旦系统无法匹配旅客人脸信息,便自动启用传统人工核查程序,确保安全无虞。这种智能识别不仅提升了办理效率,还体现出科技与公共管理的深度融合。
不仅如此,全球入境计划本身也为频繁出入境的旅客提供了显著的时间优势和便捷性。申请该计划需支付120美元的五年会员费,会员享有快速通关通道且可以使用TSA PreCheck安检服务,省去了排长队等待的烦恼。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主流信用卡会返还该费用,降低了参与门槛。与此同时,CBP正逐步引入无缝边境入口(Seamless Border Entry, SBE)技术,借助自动化的身份验证以及连续性的旅客处理流程,进一步优化全球入境会员的体验。SBE的推广预示着未来边境管理将更加智能化,实现从入境到安检的无缝衔接,提升整体通关效率。
此外,CBP对未来数字身份体系的布局展现出远见性和创新性。其规划打造一个覆盖全国的无缝、无接触边境通行网络,结合持续的生物识别数据采集与动态人脸捕捉技术,使旅客能够在移动中完成身份识别,彻底改变传统静止扫描的模式。配合高效的电子设备检测和先进指纹扫描技术,CBP能够更快更精准地确认入境人员身份,显著提升边境安全水平。2023年,美国入境旅客数量达到了3.94亿,同比增长24%,巨大的入境压力推动CBP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技术方案应对挑战。
尽管这些技术进步极大便利了旅客通关,同时也带来了隐私保护与安全方面的复杂议题。目前,CBP依法享有检查旅客携带的电子设备(如手机、笔记本等)的权力。虽然此类检查发生频率仍相对较低,但近年来呈现增长趋势,旨在防范非法物品和信息的流入。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个人信息安全和权利保护的广泛讨论。旅客在享受快速通关便利时,亦需意识到边境安全措施的多样性和隐私风险,合理权衡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总体来看,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通过采用包括人脸识别、指纹扫描在内的多项生物特征技术,推动全球入境计划的快速通关与无接触服务,极大改善了旅客入境体验和边境安全水平。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边境管理有望实现更大程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带来更便捷高效的全球旅行体验。同时,如何在提升通关速度和安全防范能力的同时,妥善处理个人隐私保护,将成为未来边境科技应用不可回避的核心议题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