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届高校毕业生即将踏入职场,互联网行业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以腾讯、滴滴、美团、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纷纷加码校招和实习岗位的规模,尤其是与人工智能(AI)相关的岗位招聘频频增多。这场现象不仅反映了行业对年轻新鲜血液的迫切渴求,更体现了AI技术在推动产业升级、转变人才需求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首先,各大互联网企业在校招中的实习岗位数量正大幅增长。以腾讯为例,宣布未来三年内将新增28000个实习岗位,而2025年仅校招实习生就计划招收10000人,覆盖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市场运营及职能支持五大类70余种职位。与此同时,阿里巴巴也开始2026届实习招聘,提供3000多个岗位,其中近半数为AI相关岗位。这种扩招不仅显著扩大了毕业生的就业范围,更为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和转正可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节奏,提升竞争力。
其次,AI能力正逐渐成为求职市场中的“新硬核”。互联网公司在招聘技术岗位时对AI技能的需求日益增加,甚至连产品经理、市场运营等职能岗位也开始将AI理解和应用作为硬性考核内容。美团的招聘部门明确表示,产品经理岗位新增AI编程能力测试,力求打造“AI+业务”复合型人才。这一趋势背后,不仅是企业自身数字化战略转型的需要,更是整个产业升级对多元化技能人才的呼唤。未来,能够将AI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的人才,将更具竞争优势。
第三,AI相关岗位的薪资水平一路飙升,推高了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根据猎聘平台数据显示,AI岗位数量同比增长超过320%,大模型研发人员的月薪平均超过5.4万元,顶级实习生的日薪甚至高达2000元,年薪破百万的岗位屡见不鲜。以幻方量化为例,旗下DeepSeek招聘公告显示,深度学习研究员最高年薪突破176万元,实习生月薪过万的趋势也逐渐普及。这种高薪资吸引了大量求职者涌入,促使业内“掐尖”现象日趋严重,使人才竞争愈发白热化。
不仅互联网行业,传统金融、通信、制造业等多个领域也已掀起AI人才招聘热潮,纷纷借助AI驱动数字化转型。据中国日报网的报告,未来五年内,AI与数字技术有望创造近6900万个新就业岗位,彰显了AI赋能就业的广阔前景。但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论坛的最新调查也表明,有40%的企业计划在AI可替代的岗位领域缩减人员数量,反映出智能化对部分岗位的替代效应,带来劳动力结构的深刻变革。
应对这种剧烈的职场变革,现有职场人士以及即将毕业的新人必须审时度势。首先,提升AI相关技能已成为制胜关键。无论是算法研发、数据分析,还是产品设计与运营,AI知识和能力都逐步成为必备基础。其次,跨领域复合型能力的培养不可忽视,技术结合商业洞察的能力更加受到青睐。再者,要注重积累实践经验,把握实习机会,不断通过项目磨炼技能,紧跟前沿科技动态,实现持续学习的能力,在快速变化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这场人才争夺战既是技术革命的产物,也是就业市场转型的缩影。互联网和AI的深度融合正在推动从产业链到人才链的整体革新,高校与企业合作更加紧密,激励年轻人提前进入高端技术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并非一时的热点,而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行业和人才结构演进的必然趋势。对于年轻人而言,扎实的AI基础知识、多元化技能布局以及丰富的实习经历将成为占据职场制高点的关键资本。
而对于企业来说,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同步推进技术创新与人才储备,将是立足激烈市场竞争、长期保持领先的关键。只有在人才生态与技术发展相辅相成的环境下,企业才能抓住新一轮数字经济浪潮,驱动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升级与突破。未来,AI与人力资本的协同效应将持续塑造全新的职场格局,也必将催生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