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女性赋权和性别平等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尤其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这一议题愈发显得重要。数字技术不仅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中的性别壁垒,还为女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她们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展现了令世界瞩目的潜力。特别是在中国及亚太地区,联合国和相关机构用创新的科技手段推动女性权利的实现,促进性别平等,实现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发展格局。
数字技术的迅猛进步极大拓展了女性的参与空间与方式。在中国,联合国发起的“Rights. Equality. Empowerment.”数字故事传播运动,通过数字平台讲述女性和女孩的励志故事,传递权利与赋权的理念,唤醒女性群体的自我意识并激励其更积极参与社会事务。这种利用数字媒介的创新推广方式,不仅提升了女性的社会影响力,还让公众更深刻地关注和理解性别平等的紧迫性。此外,在农业和农村地区,数字科技同样作用显著。根据《2024年乡村数字科技赋能报告》,中国在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性别友好型农业创新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不仅改善了女性农民的工作环境,还通过数字技能培训和领导力项目,提升了她们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掌握能力,进而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数字技术使农村女性能够跨越传统限制,更多地参与创业和就业,助推城乡性别差距缩小及农村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然而,科技领域中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却依然是一大挑战。人工智能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性别歧视不仅影响技术的公平性,更限制了女性创新人才的成长空间。对此,国际电信联盟(ITU)以及联合国大学澳门分校等机构积极组织研讨活动,探讨如何消除科技中的性别偏见,促进构建性别包容的人工智能体系。知名的专家如黄静波博士曾在国际论坛上深入分享有关AI性别偏见的洞见,为制定更具包容性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公室与中国发明协会联合举办的“新时代女性发明家、科学家与企业家圆桌会议”,高度表彰女性在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的突出贡献,强调完善性别平等政策的必要性,激发女性发挥更强的创造力和领导力。在高校层面,许多工作坊致力于提升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的参与度,推动培养更多女性科技人才,增强整个行业的多样性与创新能力。
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女性带来了新的就业和创业机会,显著降低了资源获取和市场进入的门槛,赋予了她们更大的经济自主权。在中国,“她力量”这一理念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广阔的生命力。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区合作伙伴负责人王婧博士曾强调,女性在社会各领域的积极参与是实现2030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亚太地区国家如印尼和菲律宾,通过提升女性的数字素养、网络安全意识和经济包容性,探索出符合区域特色的女性赋权路径。在中国,诸如“2025赋能乡村转型”的国际论坛进一步凸显了科技在推动乡村女性赋权方面的作用,尤其是在基层社区中,数字工具帮助提升了女性的政治参与率,成为全球女性赋权的典范。
综上所述,数字技术与创新成为推动女性权利拓展和平等进步的重要引擎。联合国及相关组织纷纷推出多样化倡议,融合数字故事传播、数字经济发展与性别包容政策,带动女性在科技、农业、企业及公共事务等诸多领域发挥领导作用。未来,持续关注技术领域的性别问题,提升女性数字技能和创新能力,将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拥抱数字赋权的价值,不仅让女性撑起了“半边天”,更使她们成为新时代社会变革与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