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日益突出,各大城市纷纷寻找创新方案,力图减缓环境恶化的步伐。作为全球经济和创新的重要枢纽,纽约市积极响应这一趋势,依托自身优势,推出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计划——在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Brooklyn Navy Terminal,简称BAT)设立气候创新枢纽。这一举措不仅为气候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也将在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纽约市经济发展公司(NYCEDC)计划投资约1亿美元打造这一面积达15万平方英尺的气候创新枢纽BATWorks。该空间集灵活办公环境、先进实验设施及专业项目支持于一体,旨在为气候技术公司提供孵化和成长的沃土。预计未来十年,BATWorks将培育约150家初创企业,创造600个就业机会,并带来超过26亿美元的经济收入。这标志着纽约市不仅关注环境保护,更在绿色经济的产业化和商业化层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气候技术生态系统的建设离不开多方协作。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Eric Adams)和NYCEDC总裁安德鲁·金博尔(Andrew Kimball)均高度评价该项目对本地气候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BATWorks整合了纽约州能源研究与发展局(NYSERDA)、洛杉矶清洁技术孵化器(LACI)以及剑桥创新中心(CIC)等多家专业机构的力量,由LACI和CIC牵头设计与运营,力求打造高效、国际化的创新平台。CIC创始人Tim Rowe指出,纽约拥有众多顶尖科研机构和多元化人才,完全有潜力成为全球气候创新的高地,BATWorks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推动绿色经济和就业机会方面,这一项目与纽约市于2024年发布的《绿色经济行动计划》(Green Economy Action Plan,GEAP)高度契合。计划中不仅强调推动绿色经济公平且强劲发展,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公私合作,扩大气候技术生态系统。BATWorks作为GEAP的核心实施载体,不仅为初创企业提供测试和示范新技术的基地,还支持电动汽车充电基建等关键领域,帮助推动交通系统绿色转型。通过打造多功能平台,BATWorks鼓励创业公司将创新技术转化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绿色就业岗位的创造,促进低收入社区的经济包容与技能培训,形成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双赢局面。

布鲁克林海军造船厂的地理优势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这里交通便利、空间充裕,能满足气候创新枢纽对设施规模和功能的高标准需求。150,000平方英尺的办公与实验空间,不仅能容纳众多初创企业和研发团队,还配备完善的配套服务和全球资源网络,推动本地气候技术企业扩大国际影响。未来十年,BATWorks预计带来的26亿美元经济效益和数百个就业岗位,将极大推动纽约市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商业化应用,助力城市在气候行动和经济转型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

这场以BATWorks为代表的气候创新使命,体现了纽约市对绿色未来的主动担当,并通过创新驱动和绿色经济的建设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生态和社会结构。随着该枢纽的正式运营,纽约将在全球气候技术创新领域的影响力将持续攀升,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这不仅展现了纽约市对抗气候危机的决心,也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宝贵经验,预示着未来城市发展在科技与可持续发展融合方面将迎来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