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推动全球智能产业的变革,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创新引擎,深圳正逐步成为AI硬件与机器人领域的领军城市。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储备,深圳市政府于2025年宣布设立70亿元人民币专项基金,专注支持AI硬件初创企业的发展,此举不仅彰显出深圳推动产业升级和培育创新生态的坚定决心,也为AI硬件领域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资本保障,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深圳打造AI产业投资新格局
作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深圳聚集了超过2600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形成了涵盖大模型一体机、AI手机、智能眼镜等多类型智能终端产品的成熟产业链。数据显示,2024年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增加值达2045.54亿元,同比增长9.9%,显示出这一产业的强劲成长动力。针对AI硬件创新,深圳设立的70亿元专项基金重点扶持机器人及智能设备初创企业,聚焦核心技术与具身智能,致力于支持拥有技术创新性和巨大成长潜力的企业,推动AI硬件产业持续壮大。
除专项基金外,深圳还在2025年初推出规模达100亿元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基金,覆盖人工智能软件、硬件及具身智能多个方向。与专项资金形成合力,构建了深圳百亿级资金生态体系,有效破解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大大优化了研发环境和市场拓展条件。这种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本投入,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强力支撑,提升了整个AI产业的竞争力与活力。
人才聚集与创新生态的优势显著
深圳作为华南地区AI人才的重要聚集地,广纳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暨南大学等知名高校的高端人才资源,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结合活跃的风险投资环境,孕育出一批批活跃在算法开发、芯片设计、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突破技术瓶颈,推动了深圳在AI产业上的自主创新能力。
政府在扶持政策方面同样极具针对性,如租用智能算力进行大模型训练的企业最高可获1000万元资助,初创企业获得的资助比例提升至60%。深圳还计划开放100多个应用场景,促进成果转化和产品落地,推动AI技术与行业深度融合。火山引擎与润欣科技联合打造的AI语音玩具项目,便是生态协作与技术创新的典范,体现出深圳促进技术与市场结合的探索成果。
技术升级与资本驱动激发产业新动能
深圳推动AI硬件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于资本支持与技术升级之间的良性互动。从大型通用模型到具身智能的持续技术突破,扩展了广阔的应用边界,提升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水平,确保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2024年及2025年,多家上市公司在AI赋能下业绩稳健增长,显示出产业盈利能力的强劲提升。
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数据,2025年将通过多渠道募资45亿元,重点用于算力、模型、语料及科技研发领域。初创企业在使用算力方面可获得最高60%的研发补贴,大大减轻了研发成本负担。资本的持续注入不仅深化了技术研发,还促进了国内AI芯片设计及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等核心技术的重要突破,缩短了智能终端产品设计到上市的周期,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此外,产业基金积极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等新兴领域延展,推进AI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助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深圳的国资基金总规模超过500亿元,重点布局AI芯片及具身智能,强力支撑产业链的全方位创新,进一步巩固深圳作为AI硬件创新高地的地位。
总体来看,深圳设立70亿元专项基金并结合百亿级资金生态体系,依靠创新人才与政策扶持,形成了强大的AI硬件产业发展引擎。这不仅缓解了初创企业融资难题,增强了创新动力,也在资本与政策合力推动下,丰富了智能终端产品矩阵,优化了技术生态环境。在全球AI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深圳凭借独特的产业优势和资本力量,正快速成长为国产AI硬件创新的领头羊。随着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和资本持续注入,深圳的AI硬件产业前景光明,必将在智能科技的未来舞台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