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位于中国南方的现代化大都市,正日益成为全球人工智能(AI)硬件创新的高地。2025年,深圳市政府在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博览会上宣布设立一项规模高达70亿元人民币(约合10亿美元)的专项基金,专门扶持机器人及智能终端等AI硬件领域的初创企业。这不仅彰显出深圳在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上的深厚实力,也预示着中国AI产业正迎来一个关键的发展拐点。

作为华南地区AI人才和企业的集中地,深圳吸引了诸多优质高校毕业生和研究力量,包括来自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校的人才,他们为深圳的创新体系注入了持续而充沛的动力。据统计,深圳现已集聚超过2600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智能终端产业群的年产值达到2045.54亿元人民币,且年增长率接近10%。这些企业涵盖了从AI大模型一体机、智能手机、智能电脑,到智能眼镜、智能手表乃至全屋智能系统在内的多元化产品线,推动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进步,构筑了庞大而完善的智能终端生态体系。

专门设立的70亿元基金,重点支持AI硬件及具身机器人领域,意在破解初创企业的资金短缺难题,促进关键技术的研发攻关及市场拓展。深圳还计划动员多渠道资金,预计在2025年进一步募集约45亿元的专项资金,投入算力平台建设、模型训练、数据语料库补贴以及应用场景开放等项目。值得关注的是,基金将为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提供最高60%的算力资助,大幅降低了研发门槛,极大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业潜能。

深圳政府在推动AI产业发展上,不仅体现在资金投入,更体现在完善的产业生态构建。深圳已经建立起专业化的产业队伍和管理机构,规范行业发展,确保整个产业链条的健康运转。现有人工智能企业中,独角兽企业高达6家,机器人领域上市公司有34家,整体创新活力持续高涨。同时,深圳国资国企积极参与,筹建规模达500亿元的科技金融生态基金,通过资本的高效流动,持续为优质硬核科技项目和创新型企业输送“活水”,加速产业升级转型。

此外,2024年以来,深圳不断推出多项创新创业服务政策,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医疗健康、新材料、半导体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强化专项资金和平台支持。为增强产业与学术界的结合,深圳还积极开展国际化教育项目和高端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多渠道拓宽开放合作,优化人才培养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持。

从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来看,AI硬件是提升未来计算能力和扩展应用场景的关键。虽然生成式AI系统带来的智能革命伴随着硬件成本和能耗的攀升,但深圳以资金和政策为支撑,从先进芯片设计、新型机器人训练技术到大量仿真数据积累手段,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创新链条,致力推动产业向新一轮爆发期迈进。

整体上,深圳以70亿元专项基金为引擎,结合政策扶持、资本引导、人才汇聚和产业协同的多维度推动机制,构建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创新生态。这不仅帮助无数AI硬件初创企业实现高速成长,加快技术落地,还促进了智能终端产业的整体升级与扩张。站在全球AI产业革新的前沿,深圳正成为资源聚合、技术突破、市场活跃的重要策源地。展望未来,随着持续的资金投入和生态体系完善,深圳无疑将在国际AI硬件竞争赛道上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推动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产业跃升至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