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火锅的废油竟能变成航班燃料,这一看似神奇的转变,实际上是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简称SAF)领域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随着全球碳排放标准日益趋严和绿色能源需求持续增长,餐厨废油的循环利用成为航空业实现脱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作为火锅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中国每天产生的餐厨废油数量庞大,这些早年被称作“地沟油”的餐饮废弃油脂,在先进技术的推动下被转化为绿色航煤,助力飞行器翱翔蓝天的故事,令人振奋也值得深入探究。
餐厨废油如何华丽转身成为航空燃料?所谓餐厨废油,主要是指餐饮业废弃的食用油脂,包括火锅底料产生的废油,传统上常被视为污染物或废弃资源,甚至存在环境风险。随着加氢酯和脂肪酸(HEFA)技术的成熟,废油中的脂肪酸通过加氢和酯化等化学反应被转化成与传统航空煤油性质相似的烃类化合物。这种工艺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泛的生物航空燃料生产方法。以成都为例,这座火锅之城每日产生的餐厨废油近500吨,为SAF的原材料供应提供了充足基础。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生物航空燃料不仅能够与航空煤油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保持飞行安全性能,还能显著降低碳排放,有助于航空行业绿色转型。
中国在推动餐厨废油制成可持续航空燃料方面具备多重优势。首先,庞大的餐饮市场产生大量稳定的餐厨废油资源,为SAF生产提供了坚实原料基础。其次,中国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积极攻关HEFA技术和相关工艺,不断提升废油的转化率和制得燃料的质量。与此同时,政策支持力度也不断加码,例如中国民航局针对绿色能源的产业激励政策,为SAF的推广提供政策保障。更令人鼓舞的是,以国内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首次成功实现在国产大型飞机试飞时使用含生物航煤混合燃料,彰显了技术的成熟和商用可行性。
尽管前景可观,但餐厨废油制SAF产业仍面临一定挑战。首先,餐厨废油产量虽大但有天然上限,人口消费习惯和生活水平变化导致其增幅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大规模替代传统航空煤油的需求。其次,国际上如2022年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推高了绿色燃料需求,竞争压力增大。为应对这些问题,行业正在探索更多元化原料渠道,例如醇喷合成燃料(ATJ,Alcohol-to-Jet)技术,它利用甘蔗、玉米等生物质生产航空燃料,为供应提供新方向。此外,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的提升也被寄予厚望,以降低当前SAF价格约为传统煤油五倍的成本障碍。
绿色航空燃料不仅带来环境效益,还有显著的经济价值。SAF在生命周期中碳排放显著低于化石燃料,这对航空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在经济层面,餐厨废油回收加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废油收集、净化、加工及国际贸易,推动了相关地方经济发展和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从餐厨废油到可持续航空燃料出口的产业链条,出口对象遍及荷兰、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及美国等多个国家,提升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
未来,中国的可持续航空燃料产业将从单一原材料走向多元化发展。除了餐厨废油,生物质原料、合成燃料等多条技术路线将并行构建起绿色航空燃料产业体系,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公众对“地沟油”的认知也正在悄然转变:从传统污染物到被称为“黄金油”的可贵资源,正是依靠创新科技和绿色理念的赋能。随着各地绿色政策的出台和市场的活跃,曾被忽视的废油资源已成为助推低碳航空飞行的关键力量。
通过将吃完火锅的废油转化为航班燃料,这一技术创新不仅展现了能源转型的可能,更彰显出环保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未来,随着技术不断突破和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可持续航空燃料必将在引领航空业绿色升级、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道路上发挥核心作用,助力天空变得更加碧蓝与清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