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机器人领域中极具挑战性的分支,人形机器人不仅在技术层面堪称前沿试验场,更因其在动态运动和智能交互方面的潜力,成为衡量机器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标杆。尤其是在一些大型赛事如机器人马拉松中,人形机器人的表现更是引发热议,反映出这一行业的技术进步与现实困境并存。然而,与技术热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市场的波动。以金沙江创投创始人朱啸虎对人形机器人项目“批量撤资”为例,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商业化路径再次成为讨论焦点,揭示了人形机器人领域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潜在机遇。
2025年4月,北京亦庄举办的人形机器人马拉松比赛成为行业焦点。这场比赛表面上充满了摔倒、迷路甚至“头掉”这样的事故,似乎显得混乱不堪,但它真实地反映了机器人在高动态环境下的运动能力和智能反应水平。尤其是由松延动力开发的国产人形机器人N2,凭借1:1比例复刻真人姿态,完成连续空翻等高难度动作,体现了行业在动态平衡控制、自主运动规划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的显著进步。类似赛事不仅推动了机器人在路径规划、环境感知和自我修正技术上的跃升,也为未来服务机器人在复杂环境应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然而,机器人在比赛中的跌倒和迷路现象也暴露出目前技术在运动稳定性和应急反应方面仍存在显著缺陷,这提示着距离真正广泛落地和商业化应用尚有较长路要走。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资本表现则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作为投资界的重要声音,朱啸虎公开宣布撤出多个人形机器人相关项目,包括松延动力和星海图,并表达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的怀疑。其观点指出行业面临估值虚高和商业路径不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实现投资回报。这一举措引发资本圈轩然大波,反映出投资人对高风险技术领域的谨慎态度与理性考量。然而,业界并非全然悲观。松延动力创始人姜哲源回应称,公司自朱啸虎退出后,估值已从3亿元跃升至近20亿元,营收突破亿元大关,显示出强劲的成长势头。星海图亦获得高瓴资本、蚂蚁集团等知名资本续投,凸显部分资本对行业长远价值仍持坚定信心。不同资本态度的并存不仅说明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动荡调整期,也揭示了市场对其未来潜力的分歧——既有担忧泡沫破灭的风险,也隐藏巨大的成长机遇。
从技术与产业角度看,人形机器人要实现商业化落地,必须跨过诸多瓶颈。技术层面,高动态平衡控制、智能感知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复杂环境下自主导航能力仍需进一步突破,才能满足家用、工业、医疗辅助等多样化应用需求。即使在机器人马拉松这一极端测试环境中表现出色,也难掩其在运动稳定性和快速应变上的短板。此外,企业融资难题日益凸显。以松延动力为例,成立不到一年虽经历多轮A轮融资,但尚未进入B轮,资金压力对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构成阻碍。朱啸虎等投资人的退出也折射出资本市场短期获利预期的不足,部分观点甚至认为人形机器人阶段暂时难以吸引天使轮资金。尽管如此,行业生态正逐渐成型。包括松延动力、星海图在内的多家实力派企业获得华强资本、高瓴资本等新兴资本支持,与英伟达、Mobileye、高通以及丰田、沃尔沃等车企的合作日益紧密,表明技术集成和跨界融合正加速推进。这些积极因素预示行业有望经过阵痛洗礼,优胜劣汰后涌现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领导企业。
综上所述,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站在智能与机械深度结合的关键节点。马拉松赛事等极限考验既暴露技术短板,也激发创新活力,为行业积累了宝贵研发经验。同时,资本市场经历的退潮和调整反映出行业的成长烦恼,这一过程虽伴随阵痛,却有助于形成更为成熟理性的生态环境。未来能否实现千亿级规模的市场突破,将依赖于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深度融合和广泛应用。对于创业团队而言,保持坚定的技术投入,明确细分应用场景,积极推动产品落地,或将成为在这场技术与资本博弈中胜出的关键。时间会证明,那些能够乘风破浪的企业将成为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迈向千家万户的重要力量。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