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社会各领域的运行方式,地方政府作为基层公共服务的主力军,其AI应用潜力与实际挑战逐渐成为公众与学者关注的焦点。美国各地市县政府凭借其贴近民众的独特优势,正成为AI技术创新的试验场和实践基地。然而,面对技术升级带来的机遇,地方政府也面临从基础设施、数据治理到伦理合规的一系列难题,如何科学合理地推进AI应用,关系着公共治理的未来走向。
地方政府的AI准备度目前仍显不足。2024年公共技术研究所(Public Technology Institute, PTI)针对55位市县IT领导者的调查表明,只有46%的受访者认为地方政府“部分准备好”应用AI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这一情况反映出多数地方政府仍在初步试探阶段,主要原因在于传统IT基础设施难以满足AI运算所需的高速计算与数据联接需求,同时资金和人才匮乏成为瓶颈。尤其是在数据治理方面,地方政府积累了大量分散于不同部门和渠道的数据,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并将其清洗与标准化,使之能够为AI系统有效利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此外,AI应用的复杂性也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AI技术的广泛推广,地方政府在法规和伦理规范建设方面的步伐明显加快。例如,加州圣何塞市明确要求所有生成式AI的应用必须遵守《加州公共记录法》,保证信息公开透明与公众监督权利。亚利桑那州坦佩市也强调员工使用AI时必须严格遵循数据保护法规与标准。这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具体政策,构建严密的治理框架,体现了审慎与求变的平衡。越来越多县市开始建立AI使用指南和审查机制,确保技术应用不会偏离法律轨道、伦理底线,推动负责任的创新实践。这种制度建设不仅与技术发展同步,也为AI大规模应用提供了良性保护伞。
AI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催生了公共服务模式的变革。自动化日常工作、智能化数据分析、社会护理辅助及公共安全保障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如通过AI实时分析财政报告,快速发现账目异常,辅助资金监督;亦可利用智能警报系统提升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这些实际应用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的运营效率与服务精准度,加强了对公众的透明度和信任感。然而,AI的推广必须始终基于公平、公正、隐私保护与责任归属的原则,防止算法偏见和公民权利受损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真正实现技术与治理的相辅相成。
实现AI赋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系统而全面的策略支持。单靠资金投入无法长远保障AI项目效果,地方政府必须建设开放兼容的数据基础设施,促进跨部门、跨区域数据的共享与协作,从而推动决策更加科学与资源整合更加高效。同时,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广泛参与至关重要。调查显示,许多地方领导者对AI持既期待又忧虑的态度,关注其能否真正转化为提升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利器”,而非带来新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针对这种现实,设立专门的AI工作组或任务委员会,汇聚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制定战略,已成为推动地方政府AI采纳的成功路径。借鉴国际经验,定期开展算法公平性审计,邀请社区代表参与政策制定及公开算法决策过程,体现了技术进步与民主治理的良性互动,值得美国地方政府借鉴。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为美国地方政府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天地,同时也揭示了技术整合与治理创新中的复杂挑战。只有不断提升技术准备度、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强化法律法规建设,并积极推动多元社会参与,地方政府才能真正释放AI的变革力量,打造智能、高效且公正的未来城市治理新格局。未来,AI将在基层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成为推动公共服务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