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高考季的临近,AI技术在志愿填报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国内两大高考志愿大模型厂商——靠谱AI和优志愿之间,围绕“首个高考AI志愿规划师”的称号引发了一场广泛关注的争议。这不仅是两家公司之间的商业竞争,更反映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广泛机遇和挑战,也突显了用户对AI填报服务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期待。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LLM)的快速发展,AI在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应用逐渐普及。通过整合海量院校、专业和历年录取数据,结合考生的成绩和兴趣偏好,AI能够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志愿填报推荐,帮助他们避免盲目选择,实现更优匹配。此类技术在理论上提升了志愿填报的科学性,弥补了信息不对称的缺陷。然而,现实市场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部分产品服务质量优良,技术可靠;而另一些则存在虚假宣传和过度承诺的问题,这加剧了消费者的疑虑和不信任。
以靠谱AI和优志愿之间的争议为例,焦点集中在优志愿宣称其升学规划大模型是“全行业首个通过工信部备案”的“AI大模型国内首发”。对此,靠谱AI于2024年5月14日公开声明指出,优志愿的宣传涉嫌虚假,事实是靠谱AI虽然产品档次稍晚但备案时间早于优志愿,且靠谱AI的大模型已于4月23日发布并被多家媒体认可。靠谱AI要求优志愿停止不实宣传,消除对市场和消费者的误导,称若继续误导用户,可能触犯相关法律法规。这场纠纷揭示了目前AI教育应用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及行业规范尚不完善的现状。
高考志愿填报关乎考生未来发展,家长与社会高度关注和信任这一过程。虚假宣传不仅伤害消费者权益,还扰乱行业秩序,给整个教育技术市场带来负面影响。因此,专家和监管机构纷纷呼吁,AI志愿填报产品必须依法合规,信息公开透明,杜绝夸大功能或保证录取效果等不实言辞,帮助考生理性看待AI辅助的价值和局限性。
市场对AI志愿填报工具的态度复杂,既包含期待,也有质疑。部分考生和家长愿意为科学、个性化的志愿指导支付不菲费用。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付费志愿填报服务市场正逐步扩大,平台大多结合互联网爬虫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力求精准匹配考生成绩和专业招生计划。然而,教育领域专家提醒,目前AI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经验,尤其是在把握招生政策变化和考生个性化需求方面存在明显局限。考生及家长应将AI填报结果作为参考,而非决策的唯一依据。
在这股风口浪尖上,一些企业也通过公益活动和低价策略努力扩大服务覆盖,尤其关注欠发达地区考生的志愿指导公平性。靠谱AI团队提出打造一站式AI大模型聚合平台,融合多款先进模型资源,作为考生的私人AI助手,减少信息鸿沟,降低志愿填报的盲目性和风险。这体现出AI赋能教育领域的积极尝试,推动技术惠及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尽管如此,AI辅助志愿填报仍处于快速探索阶段。技术提供者和消费者需要共同关注几点:第一,提升数据质量和算法公正性,确保推荐科学合理;第二,严格遵守宣传法规,避免误导消费者;第三,构建人工咨询与AI辅助结合的多元化服务体系;第四,加大招生政策及院校信息透明度,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填报背后的风险和机会。只有在多方共同努力下,AI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整体来看,“高考AI志愿规划师”市场的竞争与争议,是AI在教育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展阶段。靠谱AI与优志愿之间的纷争,虽然表现为品牌之争,但实质上反映了行业向更加成熟和规范方向迈进的信号。正确认识AI工具的优势与限制,增强产品真实性和服务诚信,有助于切实保护考生权益,推动AI助力教育的健康发展。未来,只有将技术创新和诚信经营结合,才能真正使人工智能成为考生填报志愿的得力助手,助力中国教育迈向更加公平和智能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