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历史交汇点。2025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为未来五年发展擘画蓝图。这次高规格座谈会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中长期发展规划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科学谋划”十五五”时期发展,对于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辩证关系
会议将”统筹发展与安全”置于首要位置,这一战略考量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深刻调整、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挑战呈现新特点。一方面,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强化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等关键领域安全保障能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构建发展与安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特别是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新型安全议题亟待制度创新和技术突破的双重保障。
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
发展新质生产力被明确为”十五五”时期的战略重点,这体现了党中央对生产力变革规律的深刻把握。从实践层面看,需要构建”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在科技创新领域,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在产业转型方面,既要推动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也要培育生物医药、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在未来布局上,需重点攻关人工智能、可控核聚变等前沿技术。以上海张江、北京怀柔、粤港澳大湾区等科创中心为支点,形成梯次接续的产业创新体系,真正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高水平开放与区域协调
在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大背景下,会议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战略彰显定力。这要求我们既要完善自贸试验区、进博会等开放平台功能,也要在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新领域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广东等与会省区市的差异化建议,反映了优化经济布局的区域考量。未来五年,需重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战略,同时通过”东数西算”等工程促进东西部协同发展,构建陆海联动、内外循环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这次座谈会为”十五五”规划编制提供了根本遵循,其战略部署既立足当前发展实际,又前瞻未来变革趋势。从安全与发展并重的顶层设计,到新质生产力的系统培育,再到开放与协调的统筹推进,这些重大决策共同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支撑。随着各省区市因地制宜落实会议精神,一幅以创新驱动为底色、以高质量发展为特征的新时代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强劲动力。
发表评论